盯著實驗堆穩定運行了24小時,杜克確認在當前設計條件下,的確就是現在這個輸出功率了,實驗堆能量轉換效率比起預期低了差不多5倍。
看著大屏幕上各個指標進入穩定狀態,不知怎麼的杜克突然間覺得有些茫然了。
比萊姆給他的東西,一向是神一般的存在,基本上沒有出過什麼差錯,這一次居然出現了如此巨大的偏差,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
杜克已經將所有的東西交給克裏回顧了一下,確信所有的東西都分毫不差的按照設計執行了。這就是設計上的缺陷了,比萊姆居然會犯了這麼嚴重的問題,簡直讓杜克不可思議。
當然這些都還不是重點,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核電站無法達到設計中的效率,杜克就不能憑空變出新能量來驅動比萊姆設計的那個海水氘提煉裝置,現在杜克還沒有測試過這個提煉裝置的效果怎麼樣,如果還是同核電站一樣不靠譜,杜克隻有陪著比萊姆哭了。
“怎麼?還沒有去休息?”一個熟悉的聲音突然在杜克的耳邊響起,打破了杜克的胡思亂想。“科研的事情,急不來的,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注意勞逸結合才是持久之道嘛。”
“謝謝,朱教授,我隻是想看看這個堆的穩定性怎麼樣”杜克轉頭,看著剛剛過來的朱雲謙教授,微笑著感謝道,“這個堆是基於一種全新的催化效應來設計的,雖然模擬實驗表明它能夠長期穩定運行,但是不親眼盯著看看,我始終有些不放心。”
杜克輕輕將自己的心事掩蓋住,讓朱雲謙教授很是欣賞,這個才是真正的研究者態度,難怪這個年輕人這樣年輕便能夠取得如此之多的成果,看來人前風光的背後,還是由無數的汗水構成。
看著杜克眼睛裏的血絲,朱雲謙教授仿佛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那個時候自己還不是一樣拚命,從一個剛出校門的青澀小子,變成一個具有合格水平的研究者,中間也不過僅僅用了三年不到的時間,那時候幾乎每時每刻都如饑似渴地沉浸在學習中。
自己有幸看到了蘑菇雲的升起,第一代核潛艇的下水,加上國內的第一個吸收消化建設的自主堆運行,自己這一輩人吃的苦不少,但是的確也沒有白白虛度,隻是想著臨到老了,還是沒有將國內的核研究推進到世界前列,老人未免還是有些遺憾。
直到杜克橫空出現,一篇世界級高水平論文驚世,讓這個為核奮鬥了一輩子的老教授大感振奮,他到沒有想過杜克能夠很快就搞出來世界先進的第四代堆,隻是考慮到這個年輕人才二十多歲,就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那麼好好扶持培養,假以時日不難成為新一代的領軍人物。
說不定自己這一輩人沒有做到的事情,到了杜克這一代就能夠完成了。
杜克回國後的表現也沒有讓朱雲謙教授失望,秘密開發了十多年,遇到瓶頸幾乎陷於停頓的7號工程,自從有了杜克的加入一一秦泰然雖然對外沒有將杜克在這個工程中的作用進行宣揚,但是朱雲謙是何等人物,作為7號工程技術負責人,秦泰然怎麼可能連他也瞞過。
所以突然間就取得突飛猛進的7號工程,讓朱教授見識到杜克這個年輕人後生可畏,不僅僅在核反應方麵研究過人,更是具有天才一般的計算機水準,這種極其難得的複合型人才,正是現代核反應研究中非常稀缺的。
模擬研究應用程序的開發離不開極其高深的計算機水平,而複雜的核電站設計更是離不開計算機智能控製,平心而論,朱教授看過杜克為主設計師完成的這個實驗堆,在智能化控製方麵,已經是他見過的最高的水平了。
單單這一點,就足以讓朱教授對杜克這個實驗堆刮目相看。何況這個堆雖然沒有實現杜克自己提出的設計目標,但是輸出功率已經具有極強的商業使用價值了。如果能夠在安全方麵得到最終的驗證,朱教授感覺這個堆型已經可以作為未來國內主推堆型。
因為一方麵效率是現有堆型的數倍之多,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堆型才是完完全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所有的核心部件全部由國內加工完成,雖然對於商業大功率堆型來說,可能還有些大尺寸的部件加工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是這已經非常接近實用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