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這個隻是做實驗用途的堆型,可以調整模擬試驗投料數量來保證這個尺寸沒有問題,但是這個東西畢竟非同小可,萬一出現意外怎麼辦,一般設計都是以保證更高的冗餘度為要務。
更讓他們好奇的是,杜克究竟在這個堆芯中采用什麼技術,才能夠輸出能夠帶動不同功率發電設備的高溫蒸汽出來。可惜現在這個堆芯基本上都裝備完整了,專家們也就是能夠看看外部特征,而從這個外部特征中一點都沒有透露出有關這方麵的信息。
專家們甚至都搞不清楚杜克的堆型究竟是什麼水平,是3代半?還是第四代堆型?
毫無所獲地看完了核島這邊的安裝,有些大失所望的專家們來到了主控機房,立刻決定眼前一亮。
通過sal新型顯示屏無縫拚接的巨大幕牆,給人以一種極強的視覺衝擊力,按照施工方麵的介紹,這種超大規格的幕牆,除了電視台,就是在航天基地能夠看到了。據說成本價起碼都是上千萬以上,這種大手筆,在別的實驗堆是根本看不到,實在有些太燒錢了。
而一排排整齊的操作台,給專家們的一個感覺是整個實驗堆的自動水平非常高,從現在看到的情況來看,專家們沒有看到別的地方有需要手工精細調整操作的地方,基本上所有操作都集中到了這個主控機房上,除了在極其異常的情況下需要對某些地方進行災難恢複操作。
杜克的實驗堆完全摒棄了人工操作的地方,要不是地球上的電腦性能同比萊姆星空差距太大,杜克是用不到這麼多的操作台,這是一個實驗堆,杜克不僅僅是要確保實驗堆正常運行,還要采集很多同運行不相幹的數據進行分析。
所以雖然這個實驗堆輸出功率很小,但是在傳感器的使用上,足足用了比一個正常核電站都要多幾倍的數量,一旦實驗堆正常運行,將會有海量的數據輸送出來,要分析這些海量數據需要大量高性能計算機,才能實時了解實驗堆是否運行正常,各個設備承受的能力有沒有超出極限……
安裝完畢各項設備之後,通電空載調試各項設備,巨大的幕牆將實驗堆各種信息都集中在上麵,顯示監控係統運行正常,分布在各個地方的傳感器一次性通電運行,顯示安裝工作極其成功。
完成了監控係統調試後,開始了緊張的模擬投料操作,模擬的核燃料通過全自動核燃料投放係統,非常成功地將它投入了實驗堆的堆芯反應爐,然後再順利取出來傳送到廢料回收係統中,整個過程一氣嗬成……
“祝賀你,杜克博士,模擬調試一次性成功,證明這是一個非常高水準的實驗堆,我們都很期待它在實際運行下的表現”白發蒼蒼的十號工程首席專家朱雲謙看著調試成功,率先鼓掌祝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