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人到難處想賓朋(2 / 3)

袁鳳吟為股東親管業務,尋找駝隊大領房,籌劃遠線出鏢。伯芳為貼身夥計,處理雜務。

向楠,權且做個號規先生吧,負責監督新人考核,不必隨隊出鏢了。

另有其他掌櫃賬房若幹,皆由推薦應試所出。南線鏢師可與任海山處借人,東線鏢師可與李太和處借人,西路依然是慶隆鏢局的業務,不做幹涉。至此,基本穩定。

快刀斬亂麻,事情很快就解決了。夜裏便開始唱大戲,夜裏唱戲不怕吵,主要是搞的武戲。這是與拳師一路拳腳不同的拳腳,翻來舞去,那身子又柔又有力,根基比拳師還要好,難怪都說“好把式不如賴戲子”,此言不虛。

看那三張搭摞的八仙桌,小凳一搭,反著跟頭就能上去,一個跟頭又穩穩地落下來。趙子龍馬陷陷坑,一個排腳跌岔,前腿腿肚子仆地,後腿開胯而跪,身子硬提而起,起又裝作不能起,那腿分叉在地分分合合高高低低,這不是一般的柔韌與腿力,那單腿起蹲一個接著一個,俯身蜈蚣蹦,自台東到台西,台西到抬東,台下眾多拳師自歎不如。

有那手快者,一位變臉高人,頭戴纓盔,身著靠甲,手提金絲黑披風,以袖遮麵,於台上穿梭往複,臉譜青麵獠牙,袖子一揮再看時卻能換得一張臉,那麵目直喜怒哀樂所顯不等,模仿之妙,變化之快,叫人拍案。

演得是古人舊事,講的是義氣千秋,寧學桃園三結義,莫學瓦缸一炷香。

晚上坐打白天唱,準備熱鬧三天。說是為三魁周年,實際也是鳳吟告別家鄉的紀念了,自後就真的要常年在異國他鄉了。

四爺總是在恰到好處的時候出現,這一次他卻帶回來一個特別重要的人。鳳吟初見此人頗感驚豔,舉案齊眉不敢正視,心中不禁為之一動。

向楠隻是打了個照麵,便料知四爺用意,打馬狂奔而去,暫且不知去向。

此人帶著父願來到袁家,隻願圓了指腹之願,見了鳳吟之後稍有不滿卻頗感欣慰,不敢不滿。

隻求相夫教子,與之偕老。

一切來的總是那麼的快,來得不打招呼。一個很簡單的見麵,卻如此難以抉擇。鳳吟分別四爺,渾渾噩噩將自己埋入人海之中,隻求這台上唱打之聲,能讓自己短暫忘記眼前的一切。

既是為周年,就得有哭腔。最後壓軸的卻是周口流傳的豫劇越調四股弦,戲是《劉金定下南唐》,又叫《哭四門》,講的是宋太祖趙匡胤被於洪困於南唐高君保救駕,路經雙鎖山,被女大王劉金定擄進山寨求婚,高假意答應,劉要高對天發誓,高發誓後,尋機逃奔,由於背棄誓言,得下“卸甲風”。劉金定聞訊奔赴南唐,刀殺四門,用法術火燒妖道於洪,嚼靈草救活高君保,結為夫妻。

高亢明快,淳厚質樸,吐字清晰,緊打慢唱,這段唱裏帶出的典故極為複雜,哭腔裏唱出了痛失千秋忠義的哀傷,離別千古知己的相思,都是絕唱。

哭也分很多種,真哭假哭,真情假意,然而動真情處才悲啼,說不清道不明的各種滋味皆在其中,隻叫人感慨萬千。裴秋實、孫青銅都想到了許多,還有悄悄趕來的向楠以及慶隆號的拳師,都被深深觸動。安排這場戲,可謂用心良苦。

伯芳本來不喜歡這些咿咿呀呀,但卻跟著哼哼,找著唱本記下了這段唱詞:

王站城樓淚盈盈,晝夜思想不派兵。想當初王下河東多驍勇,風吹河花滿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