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自忖有全本的《葵花寶典》,又對這門武功甚是厭惡,所以雖然知道向陽巷的林家老宅有林遠圖手著的辟邪劍法,也沒有覬覦之心,根本沒有去查看,混沒想到這套劍法最終居然落在了王家兄弟的手裏。
兩兄弟沒有東方不敗,嶽不群,林平之那樣的勇氣,直接越過了總決,強行修煉,後果比引刀自宮,隻怕還要嚴重。
徐寧回到了自己房中,展開了這團袈裟,細細看了一遍,不由得微生長歎。
當初華山派兩位祖師嶽肅和蔡子峰在莆田少林寺作客,偷看葵花寶典,匆匆之際,二人不及同時閱遍全書,二人分讀,一人讀一半,後來回到華山,共同參悟研討,不料二人將書中功夫一加印證,竟然牛頭不對馬嘴,全然合不上來。
二人都深信對方讀錯了書,隻有自己所記的才是對的,華山的劍氣二宗之分由此而起。
當時徐寧看原著的時候,便有幾分疑惑,為何他們兩人會生爭執,而渡元禪師卻能輕易把兩人所記殘本合一,創出七十二路辟邪劍法,日月神教搶了華山派的殘本去,東方不敗也能輕易練成。
現在想來,原本的葵花寶典怕是沒有“欲練神功,引刀自宮”這句總決,所以華山派兩位祖師也不知道,練這套武功還有這麼一個關鍵步驟。
這個秘訣,紅葉禪師知道,渡元禪師也就是後來的林遠圖知道,日月神教中的高層人士也知道,所以他們才能輕易練成這套武功,也隻有這個原因,才能把這件事兒解釋過去。
也正因為這句總決,並非葵花寶典原文所有,所以林家的辟邪劍法開宗明義的總決,卻是“武林稱雄,揮劍自宮”,跟葵花寶典的總決,意思一樣,但卻微有不同。
這句話十之八九是渡元禪師自行添加,這位大和尚當時雄心壯誌,為了辟邪劍法不惜還俗,內心中想的正是自己縱橫武林,天下無敵的雄姿。
華山派氣劍兩宗的祖師嶽肅和蔡子峰偷閱寶典,本來就不全,經兩人轉述,林遠圖所記更是再多殘缺幾分,其中少了很多關鍵所在,遠不如徐寧所得版本完整。
所以他看了一遍之後,隻是略加印證本身所學,就卷了起來,這門劍法乃是害人之物,既然落在他手裏,徐寧是不打算流傳出去了。
王家兄弟的事情,他也頗為頭疼,徐寧想了一陣子,最後還是長歎一聲,決意放手不管,畢竟他在這個世界不過是匆匆過客,管不到那麼多的閑事兒。
忽忽數日之後,金刀門眾人要折返洛陽,徐寧亦跟王林兩家的人告辭,帶了林平之回華山,隻是這件事兒惹起的風波,正是方興未艾,原未如徐寧料想的簡單。
十餘日後,華山已經遙遙在望,徐寧心頭也微生興奮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