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後,通往秦嶺到的直道上。
遠處的邊朝霞半退去紅暈,道邊柳梢凝起的露珠,閃現著晶瑩。
一支隊伍正朝著秦嶺的方向快速進軍,氣勢如虹,浩浩蕩蕩。
身處眾人中的李承乾,握著韁繩,在身下馬匹不斷地起伏中,逐漸陷入了沉思。
在過去的三年中,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大事。
自那日他宴請諸人後,長安城內的風頭一變,加上李承乾在前線征定吐穀渾叛亂的事跡不斷傳來,李泰深感李承乾的威脅,倒是沉寂了下來。
與李君羨的見麵倒是讓李承乾稍微驚訝了下,對方的配合和識趣讓李承乾暗加讚。
第二,他與蘇定方交接了下任務後,便引一支禁軍西迎李世民去了。
時隔兩月,段誌玄大軍歸來。
因皇宮地勢低窪,大明宮尚未修成,不利於李承乾養病。
在李承乾的提議下,已經清醒過來,但是生活仍然不能自理的李世民在長孫皇後的陪同下前往九成宮休養。
尉遲敬德接管禁軍後與李君羨一並於九成宮守衛休病中的李世民。
此後,朝中有人以陛下身染惡疾為由,連名提議李承乾登基,朝會上李承乾嚴詞拒決。
其中更讓李承乾萬分詫異的是,李泰竟然也是身處其中,或者這次的連名提議就是李泰在背後指使的。
李承乾登基的提議作罷後,李泰以其年歲既長為名,為回避朝內閑言碎語為名,主動提議回歸封地外出“之官”。
李承乾以父母在,不遠遊,父病重,作為子女的應當盡力服侍,以盡孝道為名婉拒,留其長駐京畿,特許其可隨時入九成宮服侍李世民。
五月後,李淵靈柩葬於獻陵,歸來後的李承乾攜太子妃蘇氏欲前往蘇府。
卻是突利可汗之弟阿史那結社率率領突厥部眾衝擊行宮,謀圖劫持太子。禁軍措手不及之下竟是讓結社率帶人衝進李承乾車駕近前,東宮侍衛拚死護住,李承乾衝出車駕後與眾人協力廝殺,死守車駕。
聽聞異變的鎮守宣武門的蘇烈當機立斷,著令裴行儉攜兵支援,同時派人通知留守的東宮六率,待援軍趕至,雙方齊心協力,將阿史那結社率所領一百餘人盡數擒殺。
事後,李承乾令人檢驗屍體,其中大半竟為漢人,衣著多為不同,更有甚者,武器鎧甲之精良甚至堪比禁軍!
李承乾當場下令將意圖刺殺之人盡數滅口,同時著令禁軍封鎖朱雀大街附近諸王候府,許進不許出,同時下令諸軍封口,不得將消息傳至九成宮。
事後一月,李義府自縊於家中,李恪府上的下人,又是悄然消失了幾名,刺殺之事就此完結。
一月後,李承乾完婚。王玄策與出使大唐的於闐眾人來至長安,數日後,吐蕃來朝,奉表求婚長樂公主。
李承乾以吐蕃離大唐懸遠,心憂妹妹幸福為由嚴詞拒決。
使者複命,鬆讚幹布揚言提兵二十萬直克長安,展示“誠意”。
鬆州急報,李承乾準備親征,朝堂眾人力勸,後以程咬金為行軍大總管,蘇定方為副手,裴行儉主動請纓之下率五萬大軍支援。
北征西突厥的李靖,援助其平定西突厥的過程中,因西突厥可汗被刺殺,當機斷下令撤軍。
後大唐信使將至,攜大軍與程咬金約定兩麵夾擊大破吐蕃。
蘇定方攜數百精兵追擊逃亡途中的鬆讚幹布,鬆讚幹布途經一穀,中伏,裴行儉活捉之,並將其押至長安。
一番論功行賞後,李承乾親自接見鬆讚幹布。
雙方進行了“友好的雙邊交談”並定下互不侵犯條約後,將其放還。
貞觀十年九月,李世民身體“迅速”恢複,重新掌控朝堂。
李承乾退居二線,太子妃蘇氏於十一年正月誕下雙子(雙胞胎·男,我就很好奇,曆上皇後生了雙胞胎是怎麼辦的?2333),聖上李世民大喜,大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