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欲渡浣花(1 / 2)

琳琅略一沉吟,便豎起長簫,吹了一套《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玉箸不通樂理,隻覺簫調清冷哀婉,曲折動人。靜夜裏聽來,如泣如訴,那簫聲百折千迥,縈繞不絕,如回風流月,清麗難言。一套簫曲吹完,帳中依舊鴉靜無聲。

玉箸半晌方笑道:“我是說不上來好在哪裏,不過到了這半晌,依舊覺著那聲音好像還在耳邊繞著似的。”琳琅微笑道:“姑姑太誇獎了,我不過是學著玩罷了。”一語未了,忽聽遠處那鐵簧之聲又響起來,玉箸道:“那鐵簧又吹起來啦,倒似有意跟咱們唱和似的。”此番吹的卻是一套《月出》。此樂常見於琴曲,琳琅從未曾聽人以鐵簧來吹奏,簧聲本就激越,吹奏這樣的古曲,卻是劍走偏鋒,令人耳目一新。

隻是那簧樂中霸氣猶存,並無辭曲中的淒楚悲歎之意,反倒有著三分從容。隻聽那鐵簧將一套《月出》吹畢,久久不聞再奏,又從頭吹遍。琳琅終忍不住豎簫相和,一簫一簧,遙相奏和,居然絲絲入扣,一曲方罷,簧聲收音幹脆清峻,簫聲收音低迥綿長。那些宮人雖不懂得,但聽得好聽,又要猜度是何人在吹簧,自是笑著嚷起來,正七嘴八舌不可開交的熱鬧時節,忽見氈簾掀起,數人簇擁著一人進來。

帳中人皆向來者望去,隻見當先那人氣宇軒昂,摸約二十六七歲,頭上隻是一頂黑緞繡萬壽字紅絨結頂暖帽,穿一身絳色貢緞團福缺襟行袍,外罩一件袖隻到肘的額倫代。顧盼之間頗有英氣,目光如電,向眾人麵上一掃。眾人想不到闖入一個不速之客,見他這一身打扮,非官非卒,萬萬不知禦駕隨扈大營之中為何會有此等人物,都不由錯愕在當地。唯琳琅隻略一怔仲,便行禮如儀:“奴才叩見裕王爺,王爺萬福金安。”帳中諸人這才如夢初醒,呼啦啦跪下去磕頭請安。

福全卻隻舉一舉手,示意眾人起來,問:“適才吹簫的人是誰?”琳琅低聲答:“是奴才。”福全哦了一聲,問:“你從前認識我?”因他雖常常出入宮闈,但因宮規,自是等閑不會見到後宮宮人,他身著便服,故而帳中眾人皆被瞞過,不想這女子依舊道破自己身份。

琳琅道:“奴才從前並沒有福氣識得王爺金麵。”福全微有訝色:“那你怎麼知道——”琳琅輕聲答:“王爺身上這件馬褂,定是禦賜之物。”福全低首一看,隻見袖口微露紫貂油亮絨滑的毛尖,向例禦衣行袍才能用紫貂,即便顯貴如親王閣部大臣亦不能僭越。他不想是在這上頭露了破綻,不由微笑道:“不錯,這是皇上賞賜的。”心中激賞這女子的玲瓏細密,見她不卑不亢垂手而立,目光微垂,眉目間並不讓人覺得出奇美豔,但燈下映得麵色瑩白如玉,隱隱似有寶光流轉。福全卻輕輕嗽了一聲,說:“你適才的簫吹得極好。”

琳琅道:“奴才不過小時侯學過幾日,一時膽大貿然,有辱王爺清聽,請王爺恕罪。”福全道:“不用過謙,今晚這樣的好月,正宜聽簫,你再吹一套曲來。”琳琅隻得想了一想,細細吹了一套《九域》(注:“域”字本為上四下或,字庫無此字,以同音域代之),這《九域》原是讚頌周公之辭,周公乃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幼以孝仁而異於群子;武王即位,則以忠誠輔翼武王。她以此曲來應王命,卻是極為妥切,不僅頌德福全,且將先帝及當今皇帝比做文武二賢帝。福全聽了,卻禁不住麵露微笑,待得聽完,方問:“你念過書麼?”

琳琅答:“隻是識得幾個字罷了。”福全點一點頭,環顧左右,忽問:“你們都是當什麼差事的?”玉箸這才恭聲答:“回王爺的話,奴才們都是浣衣房的。”福全“哦”了一聲,忽聽帳簾響動,一個小太監進來,見著福全,喜出望外的請個安:“王爺原來在這裏,叫奴才好找——萬歲爺那裏正尋王爺呢。”

福全聽了,忙帶人去了。待他走後,帳中這才炸了鍋似的。玉箸先拍拍胸口,籲了口氣方道:“真真唬了我一跳,沒想到竟是裕王爺。琳琅,虧得你機靈。”琳琅道:“姑姑什麼沒經曆過,隻不過咱們在內廷,從來不見外麵的人,所以姑姑才一時沒想到罷了。”玉箸到帳門畔往外瞧了瞧天色,說:“這就打開鋪蓋吧,明兒還要早起當差呢。”眾人答應著,七手八腳去鋪了氈子,收拾了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