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指出:“運動強調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積累運動經驗,體驗運動樂趣;強調幼兒體質的增強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使幼兒具備一定的平衡能力;強調充分利用自然環境中各種因素進行鍛煉,開展各種富有野趣的運動;強調在運動中培養幼兒大膽、自信、勇敢的個性心理品質。”

基於對幼兒身心發展以及社會交往需要的關注,上海市靜安區威海路幼兒園在遵循幼兒的運動認知和運動心理特點的基礎上,設計了多種運動遊戲和韻律操,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運動教學,並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認為,在低齡階段,幼兒開始學習更好地走和跑,主要動作有:走、跑、跳、爬、滾、平衡等,但尚無法控製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某一個動作。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本園內外的環境和小班兒童的運動特點和運動發展需要選用本書中的內容,根據個別幼兒的體質特點和動作發展需要,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逐步遞進,注意幼兒運動經驗和認知經驗的積累與豐富。

幼兒在運動中的練習密度在35%—55%較為適宜,教師在安排運動內容時,還應考慮季節和氣溫因素。在炎熱的夏季,可適當降低幼兒的運動負荷;而在寒冷的冬季,則應適當增加幼兒的練習密度。

總之,幼兒運動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開動腦筋,在認識和理解幼兒發展的客觀規律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一、 運動活動的流程、原則和指導方法

幼兒園健康教育是幼兒園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利用生態環境中的自然因素對幼兒進行鍛煉,有益於保護和增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為其一生的健康教育奠定基礎。

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園就開始利用日光、空氣和水等自然因素開展了幼兒的“三浴”鍛煉。近幾年來,我們針對幼兒營養過剩和缺乏體育鍛煉這一嚴重影響城市兒童身心健康的問題,在培養幼兒承受運動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形成良好意誌品質和抗挫能力方麵進行了諸多探索,並取得了不少階段性成果。

我們認為,和所有健康教育一樣,戶外運動的開展,必須遵循幼兒的運動認知和運動心理發展規律,以促進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為目的,有計劃、有目的地實施和調節。

(一) 運動活動的流程

1.活動名稱

2.活動目標

3.活動場地、器材準備

4.活動過程

1 導入部分:熱身運動

一般以歡快的音樂為背景,由身體各部分和四肢動作組成模仿操或律動等。

要求:

a.模仿操和律動操要使身體各部分都得到運動,身體有微熱。

b.教師和幼兒一起跳,在情感和動作上形成互動。

指導要點:

a.教師要跟著音樂節奏有重點地講解和提示動作要領。

b.熱身結束,教師、保育員要提醒和幫助有微汗的幼兒脫去外衣,並將衣褲放置在自己的位置上,並為易出汗的幼兒後背墊上幹毛巾。

2 基本部分:運動遊戲

由各種遊戲內容組成,體現運動量不斷變化的過程。

要求:

a.活動要以遊戲為基本形式,通過不同的遊戲內容和遊戲形式,以不同的運動量和密度開展鍛煉。

b.在鍛煉環節上,教師應根據兒童運動活動中運動量的變化規律,即小運動量——中運動量——大運動量——中運動量——小運動量來設計和組織活動。其中,小運動量主要是集體熱身運動,包括模仿操、律動操等;中運動量主要是自主遊戲活動,包括自選遊戲、一物多玩、結伴遊戲等;大運動量主要是同齡或異齡幼兒的集體遊戲,包括競爭遊戲、高密度遊戲等。

c.要有同齡和異齡幼兒不同和共同的遊戲時間和內容,體現混齡幼兒的共同性和差異性發展。

d.每個活動環節之間要幫助和提醒幼兒及時減少衣褲,幼兒衣著的減少要與活動量的變化相適宜。為易出汗的幼兒及時更換幹毛巾。

e.內容設計和材料提供上要注重創造性和挑戰性。

指導要點:

a.活動組織過程中,可用手勢、哨聲和特定指令等集中和改變隊形,幫助幼兒集中注意,減少整隊和等待時間。

b.要注意遊戲環節之間的組織安排以及遊戲要領、規則的講解,語言要簡潔到位,減少幼兒等待時間。

c.應根據運動量的變化,幫助和提醒幼兒及時減少衣褲,並放置在自己的位置上。

3 結束部分:放鬆運動

以輕鬆、優美的音樂為背景的放鬆活動。

要求:

a.隨著音樂的節拍讓情緒安定下來。

b.充分活動和放鬆身體四肢,也可結合收理物品作為內容。

指導要點:

a.指導幼兒將物品歸放原處,放置整齊。

b.幫助和提醒幼兒迅速、有序地將衣褲穿好。

5.結束部分:生活活動

穿好衣褲和鞋,準備回教室。

要求:

a.幼兒能使用毛巾擦拭出汗部位,注意適量飲水。

b.指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穿衣褲和鞋。

(二) 運動活動的原則

戶外運動是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特點,利用自然環境因素,在運動遊戲中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本著科學性和有效性的原則,在實踐中應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