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六年丙辰九月念九夜諭紀鴻兒(1 / 3)

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作聖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幹涉。吾有誌學為聖賢,少時欠居敬工夫,至今猶不免偶有戲言戲動。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

曾國藩鹹豐六年(1856)九月給曾紀鴻寫這封信時,曾紀鴻年方九歲。希望兒孫成為“讀書明理之君子”,是曾國藩的教育目標。“勤儉自持,習勞習苦”“舉止端莊,言不妄發”“早起”“讀書寫字不可間斷”,則是曾國藩教育兩個兒子的重要內容。

鹹豐十一年(1861)初,曾國藩在祁門幾乎遇險。三月十三日給曾紀澤、曾紀鴻寫了一封近似遺訓性質的信,信裏說:

爾等長大之後,切不可涉曆兵間。此事難於見功,易於造孽,尤易於貽萬世口實。餘久處行間,日日如坐針氈。所差不負吾心、不負所學者,未嚐須臾忘愛民之意耳。近來閱曆愈多,深諳督師之苦。爾曹惟當一意讀書,不可從軍,亦不必作官。

吾教子弟不離“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養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則專重“孝”字。其少壯敬親,暮年愛親,出於至誠。故吾纂墓誌,僅敘一事。

吾祖星岡公之教人,則有八字、三不信。八者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三者:曰僧巫,曰地仙,曰醫藥,皆不信也。

處茲亂世,銀錢愈少,則愈可免禍;用度愈省,則愈可養福。爾兄弟奉母,除“勞”字“儉”字之外,別無安身之法。吾當軍事極危,輒將此二字叮囑一遍,此外亦別無遺訓之語,爾可稟告諸叔及爾母。無忘。

這封信裏,曾國藩自己提出的“八本”“三致祥”,以及其祖父星岡公的“八字訓”及“三不信”,後來都成為湘鄉曾氏家族家風家訓的重要內容,是指導曾氏治家的方針。“爾曹惟當一意讀書,不可從軍,亦不必作官”,與希望兒孫成為“讀書明理之君子”的教育目標相一致。“爾兄弟奉母,除‘勞’字‘儉’字之外,別無安身之法”,即是“勤儉自持,習勞習苦”。

將兩封信對照,不難發現曾國藩教育子女的基本目標和具體內容。

曾國藩在鹹豐十年(1860)十月十六日寫給兩個兒子的信裏說:“銀錢、田產,最易長驕氣逸氣。我家中斷不可積錢,斷不可買田。爾兄弟努力讀書,決不怕沒飯吃。至囑!”在同治元年(1862)五月二十七日寫給曾紀鴻的信裏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吾忝為將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願爾等常守此儉樸之風,亦惜福之道也。”位極人臣,貴為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的曾國藩,“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可見其生活作風何等儉樸。

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作聖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幹涉。吾有誌學為聖賢,少時欠居敬工夫,至今猶不免偶有戲言戲動。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

曾國藩鹹豐六年(1856)九月給曾紀鴻寫這封信時,曾紀鴻年方九歲。希望兒孫成為“讀書明理之君子”,是曾國藩的教育目標。“勤儉自持,習勞習苦”“舉止端莊,言不妄發”“早起”“讀書寫字不可間斷”,則是曾國藩教育兩個兒子的重要內容。

鹹豐十一年(1861)初,曾國藩在祁門幾乎遇險。三月十三日給曾紀澤、曾紀鴻寫了一封近似遺訓性質的信,信裏說:

爾等長大之後,切不可涉曆兵間。此事難於見功,易於造孽,尤易於貽萬世口實。餘久處行間,日日如坐針氈。所差不負吾心、不負所學者,未嚐須臾忘愛民之意耳。近來閱曆愈多,深諳督師之苦。爾曹惟當一意讀書,不可從軍,亦不必作官。

吾教子弟不離“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養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則專重“孝”字。其少壯敬親,暮年愛親,出於至誠。故吾纂墓誌,僅敘一事。

吾祖星岡公之教人,則有八字、三不信。八者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三者:曰僧巫,曰地仙,曰醫藥,皆不信也。

處茲亂世,銀錢愈少,則愈可免禍;用度愈省,則愈可養福。爾兄弟奉母,除“勞”字“儉”字之外,別無安身之法。吾當軍事極危,輒將此二字叮囑一遍,此外亦別無遺訓之語,爾可稟告諸叔及爾母。無忘。

這封信裏,曾國藩自己提出的“八本”“三致祥”,以及其祖父星岡公的“八字訓”及“三不信”,後來都成為湘鄉曾氏家族家風家訓的重要內容,是指導曾氏治家的方針。“爾曹惟當一意讀書,不可從軍,亦不必作官”,與希望兒孫成為“讀書明理之君子”的教育目標相一致。“爾兄弟奉母,除‘勞’字‘儉’字之外,別無安身之法”,即是“勤儉自持,習勞習苦”。

將兩封信對照,不難發現曾國藩教育子女的基本目標和具體內容。

曾國藩在鹹豐十年(1860)十月十六日寫給兩個兒子的信裏說:“銀錢、田產,最易長驕氣逸氣。我家中斷不可積錢,斷不可買田。爾兄弟努力讀書,決不怕沒飯吃。至囑!”在同治元年(1862)五月二十七日寫給曾紀鴻的信裏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吾忝為將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願爾等常守此儉樸之風,亦惜福之道也。”位極人臣,貴為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的曾國藩,“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可見其生活作風何等儉樸。

曾國藩崇尚節儉的作風,還可以從女兒出嫁的奩資中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