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章 大結局(1 / 3)

柳彥奇和馬思明被大家推舉出來,讓他們倆代替大家去和康熙皇帝談判,以求保全大家的『性』命。

康熙皇帝的條件十分明確,就是義軍必須解散,從此不許再和朝廷對抗,李複順和朱久興作為『亂』黨首領不能夠被赦免,不過,念在馬思明和柳彥奇曾經有功於朝廷,可以免其二人死罪,但是,必須要接受終身監禁。

馬思明和柳彥奇返回洞中一說,李複順和朱久興便怒氣衝天了,大罵康熙,說我們二人就算是死也絕對不會接受被監禁。

李複順因為動怒,撕裂了箭傷,鮮血再次流了出來。

護法等人趕緊勸住,並請他不要動怒,趕緊躺下來休息。

齊飛手說道“總舵主不必動怒,康熙不答應放我們所有人離開,我們便絕對不會放下兵器,我們和總舵主共進退。”

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道“對,我們和總舵主共進退,絕對不會獨自逃生。”

朱久興說道“既然大家意見一致,那好,我們現在就請金花婆婆將洞中米糧奉獻出來一些,我們吃上一頓飽飯之後便衝出去,跟滿韃子決一死戰。”

大家再次響應,都高呼要和滿韃子決一死戰。

馬思明說道“談判本就是你來我往討價還價的事,大家切不要心急,待我們兄弟二人再出去和康熙皇帝談談。”

李複順說道“還有什麼好談的,康熙是絕對不會放過我們的。”

金花婆婆說道“談談也好,或許有轉機也未可知。”

馬思明和柳彥奇再次來到洞外,將大家要決一死戰的情況說了。

蘇合爾泰和康親王等人說道“決一死戰就決一死戰,我們還怕你們不成,有種的就別躲在洞中,出來決戰。”

康熙皇帝示意他們不要激化矛盾。

康熙想了想說道“我本意想保全大家『性』命,沒想到你們卻不領情,還要和我決一死戰,你們也不想想,你們勝算在哪兒?我希望大家不要逞一時之義氣,而斷送了大好前程。”

馬思明和柳彥奇說道“總舵主對我們有恩,對所有義軍有恩,大家就算是死也絕對不會拋棄總舵主的,希望皇上也能夠好好想想,真拚了命,你們雖然人多,但是鹿死誰手也未可知。”

康熙皇帝為什麼要和義軍談判,並且答應除了李複順和朱久興外,所有人隻要放下兵器就可以全身而退,他有自己的考量,若下令進攻,斬殺這些人並不困難,但是,這樣一來,必將激起義軍更大的報複,畢竟在這裏的義軍隻是少數,大多數義軍還在,殺了這些人,勢必要激怒其他人,引來強烈的報複。雙方打了十幾年了,也剿殺了十幾年了,義軍非但沒有因此減少,反而越來越多,如此下去,天下很難太平,不如趁此機會,和他們談成條件,『逼』迫他們答應從此解散義軍,這樣對朝廷更有利。

康熙想了又想,說道“想讓我放過李複順和朱久興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隻要你們二人能夠勸說他們二人從此解散『亂』黨,不再和朝廷對抗,我便可以放他們一馬。”

馬思明和柳彥奇見康熙皇帝又做出了讓步,心中高興,便說一定會勸說總舵主放棄抵抗,從此不再和朝廷對抗。

二人回到洞中一說,李複順說道“隻要有命離開這裏,將來的事康熙便管不著了。”

朱久興也說道“那是自然,等離開了這裏,我們便召集隊伍,必雪此恥。”

柳彥奇說道“你們這是言而無信。”

李複順說道“是又怎樣?”

二人無法,來到洞外繼續和康熙談判。

康熙聽說李複順和朱久興同意了他的條件,說道“李複順和朱久興雖然同意了我的條件,但是我知道,這不是出自他們的真心,等他們脫險之後必定會重新整頓兵馬前來報複,就這樣放他們走還不行,我一方麵需要他們二人當場寫下解散義軍的保證書,另一方麵,必須要有人替他倆擔保才行,否則他們日後萬一變卦呢?萬一他們離開這裏又和朝廷對抗怎麼辦?”

這一點柳彥奇和馬思明心知肚明,李複順和朱久興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康熙皇帝又說道“我需要有人出麵為他們二人擔保我才能答應放他們二人走。”

馬思明問道“不知皇上想請什麼人為他們二人擔保?”

康熙說道“這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是你們二位。”

柳彥奇說道“皇上,我們二人本就是義軍中人,你卻讓我們二人擔保,這有什麼意義呢?”

康熙說道“我相信二位的為人,你們隻要承諾監督李複順和朱久興不再和朝廷對抗,他們如果食言,你們必須出麵擒拿,隻要你們二人能夠承諾這麼做,我便可以放他們二人一馬,否則,隻能刀兵相見了。”

二人再次回到洞中一說,李複順看著他們二人說道“如果我們真的食言,不解散義軍如之奈何?”

柳彥奇和馬思明異口同聲地說道“那我們隻能是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