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元年,高貴鄉公曹髦即帝位時,賜與鍾會關內侯的爵位。鍾會私下對司馬師評價曹髦曰:“才同陳思,武類太祖。”
正元二年,毋丘儉、文欽在淮南起兵謀反。當時大將軍司馬師新割目瘤,身體還未恢複。
朝廷大多數人認為讓太尉司馬孚前去平叛就可以,隻有傅嘏、王肅和鍾會勸司馬師親征。
司馬師東征毋丘儉,鍾會隨行,主管機密事宜。衛將軍司馬昭率領大軍的後繼部隊。
後來司馬師驟亡於許昌,司馬昭統領大軍,鍾會謀謨帷幄。當時朝廷發詔書給尚書傅嘏,以東南剛剛平定為理由,讓司馬昭留在許昌,負責內外接應,由傅嘏率領軍隊回朝。
魏帝曹髦此舉是想奪回司馬昭的兵權。鍾會與傅嘏密謀,讓傅嘏上表,和司馬昭一同出發,退到雒水南屯兵駐守。
於是朝廷拜司馬昭為大將軍、輔政。鍾會升遷為黃門侍郎,升東武亭侯,邑三百戶。
甘露二年,朝廷任命諸葛誕為司空,招其回京,當時鍾會母親去世,正守喪在家,他算定諸葛誕必不從命,於是馳馬報告司馬昭。
司馬昭認為事已至此,不再追改。後來諸葛誕謀反,並向東吳尋求援兵。司馬昭帶著魏帝帥二十六萬大軍親征,聖駕停駐在項縣,司馬昭率領大軍到壽春,鍾會再次隨行。
當時東吳右大司馬全琮之子全懌、孫全端、全翩、全緝等率領三萬大軍來救援諸葛誕。全懌兄長的兒子全輝、全儀留在建業,二人因為惹上官司,帶著母親和數十曲部渡江,投降了司馬昭。
鍾會設計,秘密替全輝、全儀寫信,派遣全儀、全輝的家人進城送信給全懌,說吳主因全懌等人不能拿下壽春而暴怒,要殺盡他的家人,故而才逃往北方。
全懌等人聞訊內心恐懼,於是開城投降。投降的人都受到禮遇,從此城中的諸葛誕開始人心背離。
後來攻破壽春,鍾會出謀劃策最多,因此越來越得到司馬昭的寵信。時人都將他比作西漢謀士張良。
大軍撤還後,朝廷欲升鍾會為太仆,但他堅決拒絕。以中郎官在大將軍府任記室,為司馬昭的心腹。
因為討伐諸葛誕有功,鍾會被封為陳侯,他亦反複辭讓。曹髦下詔表彰他功成不居的處事態度。
261年前後,鍾會升遷為司隸校尉。雖然身在外任,但朝廷大小事,官吏任免權,鍾會無不插手。嵇康等人被殺,都是因為鍾會的謀劃。
景元年間,司馬昭以為蜀漢大將薑維屢屢騷擾邊疆,料想他們國土狹小,百姓疲憊,財力將盡,想要派大軍伐蜀。
群臣皆曰不可行,唯獨鍾會說蜀漢可以攻取,於是預先與司馬昭共同策劃謀略,勘察地形,縱論形勢。
景元三年,鍾會被封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軍事。
景元四年秋,魏國舉兵攻打蜀漢,命鄧艾率三萬多人向甘鬆、遝中等地牽製薑維,諸葛緒率三萬多人向武街、橋頭等地截斷薑維的退路。
鍾會為主將統兵十餘萬,分別從斜穀、駱穀進兵。鍾會命牙門將許儀為在前修路,自己率領大軍在其後。
過橋時,戰馬蹄陷入坑中,鍾會不顧及許儀先父許褚立下過汗馬功勞,將許儀斬首。諸軍聞之,無不驚恐畏懼。
當時蜀漢命令各個防守據點都不要交戰,退回漢、樂二城固守。鍾會讓護軍荀愷、前將軍李輔各統領萬人,分別包圍漢城和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