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喬依之瘦歸瘦,做各項檢查時身體還是很健康的,這才讓風哥挽回了一點在長輩心中的印象分。
3
李聞風奶爸卻做的很到位,照顧妻兒上都不假護工的手,全都自己來。
衝奶粉什麼的不能更迅速。
晚上都不帶讓孩子吵著媽媽。
當天,常爸爸……常爺爺過來問孩子親爹孩子叫什麼。
李聞風:“……”忙暈了,還沒取名字。
當天晚上,準爸爸翻爛了字典,終於把孩子名字發在微信群裏。
“知遇。”
李知遇,知遇之恩,知己之遇。
小名,李小魚。
4
小知遇三歲半的時候,跟隨媽媽從劍橋直博畢業,拿到了一等學位。
小不點牽著頭戴學士帽、流蘇、穿學士袍、垂布的媽媽的手,左手比了一個‘V’,笑容燦爛。
這張照片被喬依之用作自己的微信頭像,很快又上了熱搜。
“啊啊啊啊喬神的崽崽好可愛!”
“現在生閨女還來得及嗎?”
“真的太好看了!”
“為什麼李老板沒出鏡啊?”
“別這麼叫,感覺像是煤老板。”
“哈哈哈,重金求一雙沒看過上麵那條評論的眼睛。”
喬依之閑暇時翻了翻評論,心想——因為李老板在照相啊。
5
七歲的時候,知遇小朋友大晚上做了個噩夢,努力的敲爸爸媽媽的房門。
主要目的還是:“我要跟媽媽睡!”
小孩子心裏其實很敏感,他能察覺出來誰不會生自己的氣,誰對自己嚴厲。
知遇知道爸爸最愛的不是自己,每回他問:“爸爸,你最愛誰?”
答案一定是:“我老婆。”
但因為家庭教育原因,小知遇沒有那麼霸道。
沒有非要要求所有人都最愛自己。
但小知遇還是有點點生氣,因為他也最愛媽媽啊。
他才不想讓爸爸跟自己搶媽媽。
結果是,他真的爭不過爸爸。
於是他隻能眼淚汪汪,問:“媽媽,小魚想要個小弟弟,我同學都有弟弟……”
“隻是因為這原因嗎?”
知遇想了想,說:“爸爸最愛媽媽,媽媽也最愛爸爸,小魚可憐沒人愛,小魚想要弟弟。”
喬依之:“……”李聞風他一天天的給孩子輸送什麼奇怪的腦回路!
她說:“爸爸媽媽都很愛小魚,小魚是爸爸媽媽最喜歡的孩子。”
風哥:“……”小魚這文字遊戲,玩不過媽媽的。
小孩紙還是很好哄的,聽到這話後立刻得意洋洋的去親爹麵前得瑟,然後又乖乖去屋子裏寫作業。
至於他說的二胎,是不可能有的。
李聞風表示:“一個意外就夠了,之之,我隻想要你。”
「喬依之的成就」
有關喬依之的學術成就,她的先生李聞風從每一篇論文的發表年份、每次的算法精確度,到她哪一年在什麼地方學習、任教都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絕對是一個非常合格的詞條編輯者。
後世許多想要研究學神喬依之生平的學者看著李聞風整理的這份詞條,隻覺得十分不可置信。
“她在十六歲就發表了一作的nature子刊!”
“十八歲兩篇高分SCI!”
“二十三歲……為什麼二十三歲這份詞條的點擊人數這麼多,我們來看一下,哇,二十三歲那年喬神有了孩子。”
“關鍵是在有孩子的時候還與Naim教授一起提出了新型算法。”
“原本二十五歲就可以博士畢業的她,因為先要獨立再發一篇《Sce》,二十六歲畢業,同時獲得劍橋一等學位。”
“傳奇一般的人生。”
“同年受到清河大學邀請,特聘為光電學院研究生導師。真的是最年輕的研究生導師。”
“聽說本來是打算聘為博導,但喬神拒絕了,她說還沒有看中的學生,所以暫時不想當博導。”
“喬神之後的成就已經不需要我多贅餘,三十五歲被諾獎第一次提名。”
“四十歲斬獲諾獎。”
“四十二歲再次斬獲諾獎。成為當年世界頂尖科學家,沒有之一。”
“那還是華國人第一次如此頻繁地站在諾獎的講台上。”
一位記者采訪了後世一位專門研究喬依之生平的學者,本想聽她研究喬依之先生生平研究的如何,哪知道這學者直接說:“我已經打算開始給喬依之先生寫傳記了,論文篇幅太少,容納不下這麼多輝煌過往。”
記者問:“那您覺得最值得一提是什麼?是兩次諾獎一次提名嗎?”
“這當然是大家最關注的,但我更想說的是喬依之先生與李聞風先生伉儷情深,始終如一的愛情態度更值得我們羨慕、欽佩和學習。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純真的感情與超人的智商同樣珍貴又難得。”
記者:“聽說兩人……”
“九十二歲高齡時雙雙去世,時間相隔不超過半小時。”
記者:“那,我們期待您書寫的傳記。”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