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警車離開,楊斌正想推車往宿舍走,鬱倩倩卻突然對他說道:“咱們今天不要上課了,出去走走吧!”
楊斌很是奇怪,往日間,除非他開口,鬱倩倩從不主動逃課。今天這是怎麼了?楊斌心中奇怪,但沒有多問,隻說:“好啊!去哪裏?”
“天氣不錯!去宜興竹海吧!”鬱倩倩說道。
兩人當即在學校小賣部買了一些食物,放在背包裏,便上路了。
宜興雖然是錫城下屬的一個縣級市,但兩地並不僅靠在一起。錫城的位置在太湖的北麵,宜興的位置卻在太湖的西麵,而太湖的西北角,卻是常州的地盤。因此,從錫城到宜興,路程還是比較長的。為了方便兩地的交通,還特地修建了一條錫宜高速公路。
楊斌和鬱倩倩兩人自然不能騎著自行車上高速公路,隻能老老實實地走國道和省道。這樣一來,就要繞一些遠路。原本走高速到竹海隻要80公裏,兩人卻要騎行100公裏才行。
好在兩人都屬於非人類的存在,能把山地車硬生生騎出公路車的速度來。盡管因為是白天,路上車輛和行人較多,速度無法像晚上那樣快,但兩人憑借著出色的反應神經,總能以各種匪夷所思的角度繞過路上的障礙物,將時速始終保持在40公裏以上。
應該說,錫城的道路建設在這幾年中做得很是不錯,一路上道路都很平整,道路兩邊也很幹淨。但過了閭江口,進入常州武進地界,馬路就變得有些崎嶇了。最為讓人討厭的是馬路兩邊因為長期沒有人清理,狹窄的非機動車道上到處都是厚厚的灰塵和細小的石子。若非山地車外胎的較厚,地形適應性較強,非爆胎不可。
武進道路兩旁除了農田,就是房子,沒什麼風景可欣賞。楊斌二人悶頭騎車,很快就到了漕橋。過了漕橋往左轉,就看到一個大大的“宜興歡迎您”的招牌橫在馬路上空,宜興地界到了。
宜興的道路狀況和武進差不多。但一路上有不少地方在施工,能夠看出當地政府是下了決心要改善道路狀況的。不像武進,楊斌兩三年前路過時是什麼樣子,現在還是那個樣子。
從漕橋到宜興市區的一段路很長,而且道路兩邊人家很少,但楊斌和鬱倩倩卻並不覺得寂寞。馬路兩旁是大片的田地,遠處還有幾座連綿的丘陵,雖然因為冬季的關係,田地中少了綠油油的植物,但這略顯蕭瑟的景象卻讓兩人享受到了別樣的田園之美。
到了宜興市區,楊斌和鬱倩倩停了下來。從錫城過來的時候,一路上都有路牌,兩人順著路牌走,倒也不怕迷路。但到達宜興市區後,路牌沒有了,楊斌隻能老老實實地向路人問路,並買了一張地圖。
兩人對著地圖研究了一會兒,最終決定先一路向南騎到丁蜀鎮,再轉向西,前往竹海。這樣雖說要多走一些路,但隻要走兩條直路就行,可以減少問路的麻煩。總的算來,還是利大於弊的。
盡管兩人騎行速度很快,但到達竹海已經是十點多。廣義的竹海其實是指宜興南部湖父、太華等山區,此地盛產毛竹,有12000公頃竹林,是江蘇最大的毛竹產地。楊斌二人來到的竹海,卻是當地依托特產而新開發的風景區。景區橫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方圓幾十多萬畝的竹子,堪稱“竹的海洋”。景區總麵積達1萬畝,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竹資源風景區,故有“華東第一竹海”之稱,由於竹海風景區的湖父山區離太湖最近,流域最明顯,因而,從竹海山上流下的溪流又有“太湖第一源”之稱。
因為是新開發的景區,很多基礎建設還不完善,有很多當地老鄉還沒從景區搬遷出去,便依靠這一便利做起了生意。
楊斌和鬱倩倩來到景區門口,正打算買票進入,就有一個當地老鄉上前搭話,聲稱隻要在他家吃飯,他就能免費帶兩人進去。
楊斌雖然有錢,但他其實並不是循規蹈矩的主,能逃票自然不會傻呼呼地去花冤枉錢。何況原本就快到吃飯的時間了,楊斌也正感覺到肚餓。在詢問了鬱倩倩的意見後,楊斌便很爽快的答應了老鄉的“邀請”。
因為是冬季,遊客比較少,難得遇上主顧的老鄉格外高興。在帶楊斌去他家裏的時候,很是熱情向楊斌二人順口介紹起一路上的景色來。三人順著一條沿山澗而建的水泥路一路往上爬升,聽著耳邊傳來的叮咚水聲和風過竹葉時吹出的颯颯擦響,隻覺心神安定寧靜,仿佛心頭一切煩憂都被這自然的樂音漂洗得幹幹淨淨。
楊斌深深的呼吸了幾口山野間的清新空氣,隻覺肺部一片清爽,多年來沉積在肺部的灰垢似乎都在這幾息之間全部隨著呼出的氣流被排出了體外。不一會兒,這股清爽又從肺部浸潤到了全身各處,讓楊斌覺得格外舒適。
在這舒適中,楊斌的神經得到了極為有效的放鬆。平日間對提升功力的追求,對金錢的渴望,以及昨日殺戮後遺留下的嗜血衝動,都被他拋諸腦後。他此時隻想永遠出處於這一舒適的感覺中,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隻要這極度的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