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錦春風雨
盛元三年,春
往年這個時候,正是帝都錦陽最是繁華之時,香車寶馬,錦衣綢緞。這等盛景讓先賢大儒也感慨過“莫歎人生須臾間,一朝看盡富貴花。”
這裏所說的富貴花既是錦陽最負盛名的牡丹花,也是對那四麵八方趕來的看花人的感慨。
那些看花人中既有富商名士,更有大元國所轄的八方諸侯,各諸侯王或是親臨,或是派遣了直係親屬。有了這些諸侯的加入,賞花也不再單純,這其中摻雜的更多的是政治。
牡丹宴就是由皇後主持的接待各方諸侯來人的宴會。按照慣例,各諸侯國的人會在牡丹宴結束後再在錦陽停留三天,而後才啟程返回封地。
這三天,不知有多少交易與協定,或明麵或暗裏的達成,有些諸侯國的王孫貴族也將被以各種名目留在了這錦陽城內。
這個時節,對於錦陽城的百姓而言,不過是數數這錦陽內又多了哪些新的麵孔。
那些新麵孔往往就是這新的一年中聲名鵲起的士子名流亦或是一夜成名的富商新貴。
平民百姓是沒有資格看見在皇宮大內舉辦的牡丹宴,可那由錦陽城內幾家最負盛名的的老牌酒家共同舉辦的百花宴卻也足夠讓他們大飽眼福了。宴會上的那些彩頭由小到大,由俗到雅,百姓們也樂得去參加些百花宴上的小活動,靠運氣去搏搏那彩頭。有運氣者,這年的一家老小的開支也不用再愁。
名士清流當然不會自降身份去與百姓們搏些金銀俗物,那些以名家畫作,玉器古玩作為的彩頭,才或許讓他們動心一搏。
這都是往年的盛景,今年的錦陽城內也有不少遊人,可都是著布衣者居多,夾雜的幾身綢緞,一看就知道不過是剛有幾個錢的商人而已。那些穿著袖龍畫鳳的特供錦緞的人,在今年確實寥寥無幾。
就連年年舉辦的百花宴這次也不過是偏安一隅,小小的擺了下,遠不及往年的十之其一。
毗鄰著那幾家老字號酒樓的,是一個叫半醒坊的地方。
這半醒坊也是近幾年才在錦陽城內展露頭角的酒樓,出入往來的卻盡是些達官顯貴,且都是些風頭正勁的權貴,可不是那些空有頭銜,內裏確是空殼子的貴族。
忽的,半醒坊二樓的一個小間的窗突然被推開了小半扇兒。一個年約雙十的女子正立於窗旁,藕色的紗裙抵不了窗外的初春的寒意,女子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寒顫。
“今年這百花宴過的可真是淡而無味。”
略帶慵懶意味的聲音忽然從那女子身後傳來。
“闔上吧,看來今年這熱鬧是瞧不成了。”
聞言,那女子又輕輕地將那扇木窗又合上,而後往內屋走去。
內屋,一個身著玄色深衣的男子正半臥於小幾前,半低著頭,額前的碎發隨意地披落著,手裏還晃著剛溫好的酒。似是感覺到有人的走近,他慢慢抬起頭,眯著眼睛看著來人。
“晴娘,你長的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