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有一首《雜詩——己卵自春徂夏在京師作,得十有四首》,其一雲:“少小無端愛令名,也無學術誤蒼生。白雲一笑懶如此,忽遇天風吹便行。”這首詩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引用過,彼時是八○年代初,我正想“封筆”,不再寫武俠小說了。而今重睹這些舊文,使我又想起龔自珍在這組《雜詩》中的“其三”那首詩:“情多處處有悲歡,何必滄桑始浩歎。昨過城西曬書地,蠢魚無數訊平安。”每一位作者,在年暮之際,對著曩昔寫下的文字,多少也有同樣的感觸吧!
台灣留給我許多美好的憶念,太魯閣的旖旎風光,士林夜市的美味小食,而更令人難忘的是濃鬱的中國傳統文化情懷。我記起首赴台灣時,在《聯合報》為我舉行的歡迎宴會上,我與台灣的“聯聖”張佛千先生邂逅,一談起“對聯”,我們之間馬上有了許多共同語言。他賜我一副親筆書寫的嵌名聯,聯曰:
羽客傳奇,萬紙入勝;
生公說法,千石通靈。
並有題序雲:“羽生先生為武俠說部千百萬言,天下傳誦。奇肆詭變,引人入勝,竊慕久矣。頃喜其自港來台,得接杯酒之歡,又讀其近作談聯之文中,引餘為孫立人將軍作鄭成功祠長聯,喜製小聯為贈。借博方家一粲耳。”過獎之譽,實不敢當。而今張佛老巳往生多年,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曆曆在目。他曾有自題聯:“直以友朋為性命,多從翰墨結因緣。”引為美談。而星雲大師與我也結文字緣,台灣佛光山創辦的報紙《人間》上曾連載我的武俠小說,這一切都因我的這本集子而勾起思緒的漪漣。
末了,我在此要多謝為本書而做了大量工作的台灣遠流出版公司副主編鄭祥琳小姐及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副總編孫立川兄。並借此向台灣的文友們與讀者們致意。
二○○八年七月
龔自珍有一首《雜詩——己卵自春徂夏在京師作,得十有四首》,其一雲:“少小無端愛令名,也無學術誤蒼生。白雲一笑懶如此,忽遇天風吹便行。”這首詩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引用過,彼時是八○年代初,我正想“封筆”,不再寫武俠小說了。而今重睹這些舊文,使我又想起龔自珍在這組《雜詩》中的“其三”那首詩:“情多處處有悲歡,何必滄桑始浩歎。昨過城西曬書地,蠢魚無數訊平安。”每一位作者,在年暮之際,對著曩昔寫下的文字,多少也有同樣的感觸吧!
台灣留給我許多美好的憶念,太魯閣的旖旎風光,士林夜市的美味小食,而更令人難忘的是濃鬱的中國傳統文化情懷。我記起首赴台灣時,在《聯合報》為我舉行的歡迎宴會上,我與台灣的“聯聖”張佛千先生邂逅,一談起“對聯”,我們之間馬上有了許多共同語言。他賜我一副親筆書寫的嵌名聯,聯曰:
羽客傳奇,萬紙入勝;
生公說法,千石通靈。
並有題序雲:“羽生先生為武俠說部千百萬言,天下傳誦。奇肆詭變,引人入勝,竊慕久矣。頃喜其自港來台,得接杯酒之歡,又讀其近作談聯之文中,引餘為孫立人將軍作鄭成功祠長聯,喜製小聯為贈。借博方家一粲耳。”過獎之譽,實不敢當。而今張佛老巳往生多年,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曆曆在目。他曾有自題聯:“直以友朋為性命,多從翰墨結因緣。”引為美談。而星雲大師與我也結文字緣,台灣佛光山創辦的報紙《人間》上曾連載我的武俠小說,這一切都因我的這本集子而勾起思緒的漪漣。
末了,我在此要多謝為本書而做了大量工作的台灣遠流出版公司副主編鄭祥琳小姐及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副總編孫立川兄。並借此向台灣的文友們與讀者們致意。
二○○八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