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出發點是記憶延展(1 / 2)

在一片輿論的質疑聲中,範內瓦·布什背負了“劊子手”的罵名。然而範內瓦·布什並沒有因非議而停止自己的研發工作。

當原子彈的爆炸聲響起時,他意識到人類已經擁有了足夠滅亡自己的武器,這意味著人類社會用血肉之軀纏鬥的戰鬥方式將成為曆史。人類爭奪的下一個戰場將是全新維度的戰場,對於這個新戰場,他提出的概念是“信息大爆炸”。

他在《誠如所思》一文中強調:目前,人類的科學知識相較於古時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但是在處理這些知識的手段上依舊保持原始人般的姿態,分享、傳播都是在相對閉塞的環境中進行。

任何一個人類不可控的突然事件(譬如剛剛誕生的原子彈),都有可能讓人類的知識儲存徹底消亡,致使人類又得重新花費力氣將其找出。如此重複的知識傳承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我們人類幾千年的知識積累速度顯得異常緩慢,父輩、祖輩眼中的世界,和兒孫眼中的世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區別。

所以,為了減少人類重複的知識探索成本,在範內瓦·布什定義的“信息大爆炸”時代,人類將通過一個叫memex(Memory⁃Extender,擴展存儲器)的設備,把儲存知識的大腦無限擴容。

所謂的擴容即人類可以使用memex(擴展存儲器)將“所見所聞”以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在內的各種形式完美儲存起來。

當人類要使用某個儲存起來的“所見所聞”時,可以迅速通過memex(擴展存儲器)調取,無須再在沉重且繁雜的曆史記錄中進行翻閱,將時間浪費在尋找已有的知識上。與此同時,memex(擴展存儲器)除了儲存、調用使用者的“所見所聞”,還可以通過“檢索”的方式查看到他人的“所見所聞”。

光陰流逝,數年後的今天,範內瓦·布什的暢想已經基本實現。如今我們使用智能手機拍照、錄音、錄視頻並上傳朋友圈秀生活,遇到不懂、不熟的事物,直接通過搜索引擎檢索查詢……這不就是70年前範內瓦·布什所設想的“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活方式嗎?

因而,當今互聯網從業人員再次翻開《大西洋月刊》第176期第1卷,查看那篇叫《誠如所思》的文章時,往往禁不住感歎:這就是對當今世界最精準的預言啊!

著名信息學學者比爾·約翰斯頓和希拉·韋伯將這一“精準預言”高度評價為信息發展的“核心願景”。他們認為在戰爭的催化之下,人類在二戰前後知識總量激增,多到讓當時的科學家們目不暇接。對於如何讓科學家充分利用知識,而非被知識所淹沒,布什的這篇《誠如所思》提供了有效控製和使用信息的方法——“記憶擴展”,為信息融入和改進社會提供了一個“核心願景”。

範內瓦·布什的《誠如所思》展望了一個被稱作“信息爆炸”的時代,為人類科技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奮鬥的目標。從整個互聯網的發展曆程來看,他確定了互聯網發展的“世界觀”,為互聯網發展打下了第一層地基。

在一片輿論的質疑聲中,範內瓦·布什背負了“劊子手”的罵名。然而範內瓦·布什並沒有因非議而停止自己的研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