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一人待在未央宮中,有些頹唐地席地坐在大殿的正中央。這一夜間權力突然的更迭,讓他這個極度自負,目空萬物的帝國主宰,生起了一絲對自我的懷疑。
難道之前的一切都是假的?難道朕,真就鬥不過皇祖母?少年天子心中不斷地追問著。畢竟還是少年人,有那麼一股子不服輸的執拗,即便是局勢十分惡劣,完全不盡如人意,也要咬著牙硬著頭皮不認命。
恐怕天下間的少年人皆是如此,便是貴為天子的劉徹,也不能免俗。
他在等一個人,一個他堅信可以為自己反敗為勝之路指明方向的智慧之人。
不多時,他便如願以償地等來了那人。隻聽未央宮殿門被人緩緩地推開,而後兩個人謹慎地走了進來,足音由遠及近,停在了天子麵前。
天子正在閉目冥想,苦思著與祖母對抗得下一步計劃。執拗如他,又怎會心安理得地接受這場慘敗呢?就在此時,隻聽耳畔傳來了郭舍人的聲音,道:“陛下,奴婢已經將董先生給您請來了。”
天子聞言,一雙大眼忽地大睜,本因受挫祖母有些暗淡的目光又複現了些許身材,他自聽聞母親派遣的使者所傳訊息後,首次露出了一絲微笑。隻見他微笑著起身,看向郭舍人身邊那名中年男子,懇切地道:“董先生,朕可算把你給等來了。”
那“董先生”四十歲左右的年紀,生的一雙丹鳳目,兩道臥蠶濃眉,雙耳垂若懸珠,雙眼若皎月,闊額麵正,天倉飽滿,三道長髯好似暗乘仙風,一副聖賢模樣。他本名叫做董仲舒,先帝時曾任博士,教授《公羊春秋》,便以淵博的學識聞名於朝野上下。這董仲舒非但是名宿儒,更難得的是他兼取眾家所長,創建了一套以儒為本,兼容並茂的成熟思想體係,深深地打動了求賢若渴的少年天子。若說王臧、趙綰、田蚡、竇嬰等人,是天子新政的執行者,那這幕後策劃之人,就非董仲舒董先生莫屬了。
董仲舒如此智慧之人,一看天子,便知陛下怕是遇到什麼絕難解決之事了,焦急神色躍然眼前。但是他卻絲毫不為所動,反而恭恭敬敬地對著天子,一絲不苟地行了臣子之禮,他行禮時,神態莊嚴,鎮定自若,仿佛眼見泰山崩塌,也不為之所動一般。天子心中本有一陣急火,此刻卻也被董仲舒的鎮定感染,火氣熄滅了大半,開始有了些許冷靜。
董仲舒規規矩矩地行罷禮,才緩緩開口問天子道:“陛下喚臣來,可是有什麼要事麼?”
天子聽罷,苦笑一聲,道:“一夜之間,朕多了無數煩惱,正待請教先生。”說罷,便將太皇太後出手,廢除新政,罷免丞相與太尉,逮捕王臧與趙綰之事,說給了董仲舒。將事情說完,天子又苦笑著半開玩笑地說道:“先生不是同朕講,天子受命於天,奉天承運,乃是天人合一之所在麼?何故祖母三言兩語,就把這天給捅破了?”
董仲舒聽罷,心裏暗道這少年天子突遭打擊,怕是心中對儒道產生了些許懷疑了,麵上卻不動聲色,而是對著天子鄭重行禮道:“如今這一切,正暗合乎天理,臣應該恭喜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