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日子同其他時候也沒什麼兩樣,夏日的暑氣還沒有完全被秋風驅散,豐收的時節裏,總體的氣氛是比較喜悅的。這年代,秋收的成果決定了接下來冬天人們的生存狀態。若是收成好,那麼冬日裏餓死的人就少一點。
即便真出了什麼天災,官府也有餘糧進行救濟,若是不好的話,那麼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就足夠頭痛了。但好在,萬曆三年,年景看起來不錯。人們將該做的事情做好,一天天地熬著時光。有的人知道自己所做所為是為了什麼目的,有的人則是沒有什麼方向的,渾渾噩噩的度日,但是不管如何,在這片土地上,這都是生活的一種,也無須去指責。
在許宣這裏所謂的科考培訓班,雖然沒有大張旗鼓地弄,但是到得眼下,也有一定的成效了。這些秀才是真心想要考中的,雖說許宣提供的方式未必就能保證他們考上,但是抱著試一試的心裏,結果總不可能更壞,他們也沒有其他的選擇。
萬一考上了呢?
另外便是許宣眾人畫了一個餅,隻要能堅持學下來的人,每個人都有額外的銀兩獎勵。這個是比較實在的東西,因此眾人打消了最後的顧慮,開始認真地去對待那些被總結出來的應試方法,或者去背那本印成冊子的所謂“科考寶典”。這也是許宣參考後世參考書的思路編出來的一套東西,暫時看起來還不完善,但是也能用了。分門歸類地列出了四書五經裏麵各種語句能夠使用的範圍,就相當於建了一個材料庫。秀才們在寫八股製藝的時候,直接就能用針對性地選取材料來支撐自己的觀點。至於策問之類的東西,也是借鑒了後世公務員申論、行測等等的培訓思路在做,初步有了效果。
總之所有的一切,都在好起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秀才們也基本上掌握了套路。原本的一些道理,在敘述之時較之要圓潤很多,文章自然也就豐滿了起來。雖說眼下還不知道能到哪一步,但比起原本,確實是有了很大的長進了。
……
夏日和秋天,分界並不十分明顯。溫度若是想要真的降下去,那麼少不了得有一場雨。在中秋節之前的三天的時候,天氣陡然陰沉了下來,看起來就要下雨的樣子。秋雨是很纏人的,若是開始後下了,大概很難晴起來的。若是下得時間久了,就會影響到秋收。當然另外的原因是因為中秋節快到了,一些原本為這一年的中秋做足了準備的人們,就比較失望。但天氣並非人力所能左右,因此稍稍抱怨幾句,生活也就重新回到了軌道之上。
果然,後麵幾天,雨就落了下來。許宣早晨起來,推開窗戶,一片古代的屋舍在細濛濛的秋雨中若隱若現。外麵下人在雨中匆匆走過,因為沒有打傘,用衣袖遮擋在頭頂上匆匆地跑過去,如果是侍女的話,則多半是要打傘的。油紙傘,蓮步輕裙緩緩過來。這種感覺委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