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五味文彥《武士時代》。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可以聽到《平家物語》的中世鐮倉時代,一麵是新興武士勢力在全國各地群雄割據,另一麵是充滿新的創造力的佛教得到民眾的廣泛支持。本卷描繪了從源平之爭到鐮倉幕府成立、蒙古襲來,直到能樂在室町時代的將軍府華麗起舞的“應仁之亂”前夜的曆史。

5.今穀明《戰國時期》。群雄割據、全國爭霸的戰國時期,也是工商業大力發展,寺廟街和商埠繁榮,品茶會、詩歌會、插花等遊藝風靡一時的自由奔放的時代。本卷描繪了從“應仁之亂”到豐臣秀吉一統天下、生活奔放的中世世界。

6.深穀克己《江戶時代》。德川家康建立幕藩體製後的兩百六十年間,被譽為“大江戶八百八町”的江戶城,其繁榮景象超過巴黎和倫敦,全國各地名君輩出,實現了世界少有的長期和平與穩定。如此的“太平盛世”緣何成為可能?在解開其秘密的同時,本卷將追蹤德川十五代將軍治世的魅力。

7.田中彰《明治維新》。在經過佩裏來航浦賀、開國、倒幕、西南戰爭、自由民權,急劇走向建立現代立憲製國家、激烈動蕩的幕末維新運動中,以薩摩藩和長州藩為首的幕府末期的誌士們成為引領這個風雲突變時代的核心人物。本卷論述他們心中究竟有怎樣的“新日本國”藍圖,思考大變革的曆史意義。

8.由井正臣《帝國時期》。沉醉於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勝利中的現代日本,此後快速強化軍國主義,將朝鮮和偽滿洲變成殖民地,悍然發動了前後長達十五年的殘酷戰爭,不僅給日本人民,也給亞洲各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的心理創傷。這場戰爭究竟為何會發生?本卷思考“大日本帝國”給今天的我們留下的教訓。

9.鹿野政直《日本的現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的六十餘年中,日本人在亞洲、在世界究竟是怎樣前進發展的?本卷從經濟高速增長、安保鬥爭、衝繩、“富裕度”、管控社會、高考競爭、女性、人權等各個方麵找出這個時代的特點,從根本上尋求“戰後”乃至日本的“近現代”本身的意義。

以上九卷均為新撰寫的單本書,所以每卷內容的側重點各不相同。通覽到前近代的前六卷,有兩個特點:第一,沒有采用以權力中樞為中心的權力鬥爭史觀,或者以政治領袖為中心的英雄史觀,而是留意地方上的活動,以及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尤其關注北海道(蝦夷)和衝繩(琉球)的動向。第二,重視東亞地區,特別是中國和朝鮮半島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

在掌握這些特點的基礎上再看第七卷,你就能想到從通史視角看明治維新的意義了,即日本力圖通過不流血革命來建立現代統一國家,跳出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文明圈並進入西方文明圈這一曆史的劃時代性。再到第八卷,你會注意到日本的這種現代化很快就向曾經的文明圈中心露出了侵略的利齒,其曆史衝擊力非常之大。然後請中國讀者結合第九卷最後一章敘述的日本今後的去向,思考經過第八卷卷末敘述的戰後改造,每一個日本人如今在職場、在家庭、在地區社會,是怎樣一種生活狀態。

4.五味文彥《武士時代》。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可以聽到《平家物語》的中世鐮倉時代,一麵是新興武士勢力在全國各地群雄割據,另一麵是充滿新的創造力的佛教得到民眾的廣泛支持。本卷描繪了從源平之爭到鐮倉幕府成立、蒙古襲來,直到能樂在室町時代的將軍府華麗起舞的“應仁之亂”前夜的曆史。

5.今穀明《戰國時期》。群雄割據、全國爭霸的戰國時期,也是工商業大力發展,寺廟街和商埠繁榮,品茶會、詩歌會、插花等遊藝風靡一時的自由奔放的時代。本卷描繪了從“應仁之亂”到豐臣秀吉一統天下、生活奔放的中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