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路過夔州路與孟珙有過暢談,境界上還頗有所得,有惜惜相得的意境,卻不想今日竟成對手,人生如此實在是頗為歎息!更是恰如其分。
機動防禦戰大師,並非浪得虛名,他的出現讓孟珙少了大亞寨戰績,卻仍然掩蓋不了絢爛的光華,就在方才的見麵,孟珙給他的感覺,如同一把利劍,鋒刃全然內斂,卻隨時準備擊殺他,絕不會有任何的猶豫。
這種感覺絕對真實,不存在半點的虛假。
不可否認,他沒有信心完全戰勝孟珙,就算是擁有數萬大軍,他也無法讓自己有十足把握,壓力實在太大了。
不過,他並不認為自己怯弱,更不是逃避,而是謹慎,是真正的重視,對待對手要在戰略上蔑視,戰術上重視,沒有不勞而獲的收成,更沒有常勝不敗的將軍。
接近了解孟珙,尋找對方的弱點,最後一擊必殺方是正道,其他的不過是自尋死路。
“太尉過講了,當日受太尉一番教誨,感觸頗多,虜人即將犯境,特來請教退敵之策。”李易的態度是謙虛的,火候把握的也恰當好處,有著對孟珙的尊敬,卻用請教隱晦地表明,他來麵見隻是商議,並不是上下級的覲見。
“過謙了。”孟珙撚須笑了笑,心裏卻不那麼想,把行轅安置在南鄭縣,很明顯是挾製他,談什麼請教?骨子裏浸透了矜持。
不過,他對李易的招數倒是欣賞,那是貼身肉搏,老招數卻十分實用,還真讓他說不出話,他們之間沒有絕對節製關係。換句話說,朝廷對李易態度相當曖昧,對方高調地出現在蜀川招搖過市,就是很明顯的炫耀。
此時,朝廷的詔諭卻詭異地到了,朝奉郎、直煥章閣、除兵部員外郎,管幹四川都轉運使司,權成@都府、潼川府路安撫製置使司公事,賜爵郪縣開國男,時間上顯然不太對勁,似乎有幾分遷就的味道。
李易身陷臨安府早就傳來,無論怎樣的說法都有,他卻知道其必然是潛逃回來,朝廷能夠迅速任命,隻能說是兩手準備,其在他身邊可為絕大助力,又能成為大殺器。
誠然,李易對他信心不足,他又何嚐不忌憚李易,當時接到朝廷旨意入川,他專門研究李易的戰績,來到南鄭又對蜀川大軍了解一番,發現李易還真不是浪得虛名,所謂盛名之下無虛士一點不錯。
蜀川各部軍容整齊,裝備精良,顯然是訓練有素又久經殺伐,絕不遜於他的京湖大軍。另外,李易的用兵手段也層出不求,在二十餘軍州的戰鬥中,在收複蜀川的戰鬥中,他發展其用兵靜如鬆,動如風,殺伐果斷,絲毫不遜於他。
二十餘軍州之戰可謂勢如破竹,大軍調遣令人眼花繚亂,卻可以用“快”字涵括,顯然得到兵家精髓。
收複蜀川之戰,兩路出擊,一正一奇,正兵同時應付三個方向,絲毫不拖泥帶水,除了快之外又涵蓋“驚、狡、變”寓意,每一步都精確到了極點,令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甚至蒙古軍尚未反應過來,便被他甩開,最終不得不在他規定的時間,規定的戰場,被迫展開一場被動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