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廟堂謀劃(2 / 2)

其實,李宗勉與他對李易態度,殊途同歸,終究要把蜀川徹底歸於朝廷掌控。李宗勉是強硬態度,既是朝廷臣子,那就當聽從天子詔諭,他卻不那麼認為,萬事但留一線,別把人給逼急了,將蜀川毀於一旦,徐徐圖之方是上策。

當下,緩聲道:“陛下,朝廷用度日益不足,應速從潼川府路調撥糧米。”

遊似點了點頭,道:“餘大人所言甚善,陛下,虜人雖緊逼在即,然蜀川殷富,頗有存儲,當發解東下。”

“恐怕戰事緊張,蜀川大軍自用尚且不足,何況京湖兵西調,所費極大。”李鳴複從軍事方麵考慮,倒說了句公道話。說白了,行軍打仗,打的就是銅鐵糧米等物質,一場大戰下來,恐怕一路的倉儲要被折騰的差不多了,拿來餘糧支援朝廷。

遊似卻不以為然,道:“蜀川田畝豐美,成都、潼川任何一路,都足以應付糧荒,守禦之戰,舉措得當,並無太大靡費。”

不愧為當代理學心宗的典型代表,看事待物憑心,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為外,在內而情意不親不為內。餘天賜不免有幾分側目,蒙古人的報複之戰,蜀川能否守住還在兩說,當下道:“此事應在戰後再做計較,如今虜人南侵在即,當全力禦敵,保住蜀川重地。”

趙昀坐在禦座上,看了眼喬行簡,並未說話。

喬行簡會意,道:“陛下草擬以孟珙任四川宣撫使兼夔州、利州東西二路安撫製置大使,李易遷朝奉郎,除試四川都轉運使司公事,權成都府、潼川府路安撫製置使,共同授予蜀川各路。”

此言一出,眾人臉色均是一變,孟珙倒是好說,李易一個年輕的官吏,先不說別事,登龍飛榜至今方才四年,竟官階三轉,成一路節臣,任誰聽到也不會自在。

他們這些老臣,那個不是從監寺丞或軍州教授,一步步地熬過來,熬上一路率臣,也得十幾二十年,何況一大路。李易竟在短短四年,從一螻蟻小輩節製大路,讓在場老世故們情何以堪!

李宗勉似乎想說話,卻神色猶豫,把到嘴的話頭咽下去,臉色很不好看。

想反駁,真是笑話,既然趙昀讓喬行簡宣布,正是暗喻,對李易的任免已經他們商討,絕無他人反駁的道理。

在場那個不是老狐狸,聞音而知雅意,吃味是一回事,又豈能看不出門道。給予李易高位,去讓把他的權力限製在成都、潼川府兩路,用孟珙主持蜀川軍務,慢慢地對其蠶食,畢竟一下子消弱對方權力,不是智者所為。

餘天賜很舒坦,對孟珙和李易的任命,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喬行簡見眾人不語,眼角閃過一抹笑意,眾人心思,他何嚐不知,於是道:“既然無異議,那就請陛下召翰林擬旨。”

趙昀點了點頭,淡淡地道:“那就定了,李易來了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