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對方正猶豫間,鄭臣厲聲道:“三首領快快前去,我奉二首領軍命,大寨防務暫由我接守。”
上官昭怔了怔,心下閃過一抹疑惑,鄭臣可是前鋒猛將,南玥如何會撤下他守寨?卻因事態緊張不及多想,連忙點頭道:“我這就去。”
“去,陪三首領牽戰馬。”鄭臣瞪了眼那小頭目,滿身的殺氣騰騰,著實令對方嚇了一跳,低頭不敢多言。
上官昭壓下心思,對獨眼龍感激地投去一瞥,毫不猶豫地快步離去。
當上官昭離去後,鄭臣才對那頭目出具信符,沉聲道:“奉二首領軍令,調兩千兵馬北上支援。”
“兩千人馬。”小頭目不禁苦笑,無可奈何地道:“大首領出戰,早將兵馬抽調一空,寨內可戰之兵不足千人,連婦人也用上了,真是難為死人了。”
鄭臣臉頰閃過一絲異色,單眼珠子轉了兩轉,頓時勃然大怒道:“二首領僅有兩千人,要對付數千虜人,之前所說增援何在?”
“這。。。。。。”小頭目臉色微變,暗道看來二首領要發怒了,大首領這會可有的忙了。
“混賬,你火速知會大首領,請求撥出千餘兵馬支援,我在此調集可調之人,哪怕是婦人也都給我上去。”鄭臣怒的跳腳,指著小頭目的鼻子大罵。
小頭目臉色為難,卻不敢還以顏色,猶豫地道:“這個,不好吧?”
“什麼不好,萬一二首領有閃失,你如何擔當?”鄭臣臉色一變,雙目凶光四射。
小頭目打個冷戰,立即應諾,一揮手帶著兩人快步離去。
鄭臣滿意地一笑,環顧四周無人關注,才對十餘名士卒道:“該走的都走了,成敗在此一舉,有勞各位兄弟。”
眾人沒有說話,默默地點頭,一時間兩兩三三分頭離開。
此時,就在忠孝軍營寨的東部,李慕白卻負手相望戰場,他作為朝廷的官吏,又是忠孝軍實際的監軍,自然要獨立設寨,不會和忠孝軍相互參合,保持了相對的獨立性。
此時此刻,他的心情相當複雜,從開始寄希望於李易的抗戰,到聽說對方背叛家國,簡直不敢相信消息的真實性,最終確鑿無疑的悲痛,發展到極度痛恨的憤怒。
當他遇到了南玥,毫不猶豫地留在了蜀川,希望能夠和南玥同進退共患難,吳藍山的出現讓他很不屑,更不屑取而代之,他是堂堂的天子門生,是朝廷的大臣,是士林有名望的人物,自然不是軍旅出身效用可比,哪怕是文書效用,相信自己能扶持南玥走到最終。
可惜,李易的再次出現讓他感到了希望和危機,應該能夠體味到對方的無奈,更多的卻是南玥的想法。
李易真的忍辱負重多年,要是能夠驅逐蒙古人的話?有些事細思極恐。就算他對南玥並不十分上心,緣由隻是南霽雲當年的相招態度,卻不願承認李易臥薪嚐膽,寧可去認為其背叛家國。
今夜的戰事尤為關鍵,李易的計劃他知道,吳藍山的舉動他也知道,卻依然在猶豫不決,思緒著自己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