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首次交鋒(1 / 2)

鬥茶大會無外乎博取個雅道,每年新茶上市都會有鬥茶大會,深秋初冬舉行,不過是年前士人的閑散,大家忙碌一年了,坐在一起樂嗬樂嗬,順便品茶探討學問。

贏了,讓對手吃個癟,能夠心情舒暢過個好元旦,輸了?那也是某種境界,來年再戰就是,畢竟是學無止境嘛!

豐豫門內湧金池,東麵是三橋大瓦子,北麵是鶴林宮,向南就是臨安府學,向西出了城門那就是豐樂樓,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有吃喝玩樂場所,也有文林的氣息。

湧金池是吳越王時的水門,金華令曹杲所鑿,引西湖水入城,城門又稱湧金門,後來又多次疏通,改用地下引水方式,說是池實際上是水麵頗大的城區河道。

在此鬥茶論道,飯時直接去豐樂樓,當真一舉兩得,反正是祀部組織的,錢都是由官府出,算是明麵上的合法公款消費,還是挺有麵子的那種。

北方涼風習習,早就沒有夾岸垂楊,不過有賴大江的便利,臨安還是挺暖和的。

那些士人和高道名僧彙聚一堂,看著各大名家或是茶場老經濟點茶,他們則談論古今學問,倒是頗為文雅。

雖然,相比慶曆、元豐時代大為遜色,在張載、歐陽修、韓愈、富弼、王安石、蘇軾、曾布等巨星籠罩下,端平時代顯得格外平庸,卻也有著他們的特點。

相對富有宏達幻想的慶曆、元豐文人,端平時代生活態度庸俗無聊,內容上瑣屑、細碎,促使文人更加接近現實,不再是從前的唯讀書好男兒,真秀德、鄭清之、喬行簡、曾從龍、鄭性之、陳卓、莫澤和太學生陳均皆為名士,實在讓人如雷貫耳。

對於李易而言,這種鬥茶論道毫無吸引力,甚至是浪費時間,隻是從別人嘴裏聽到大人物到來,讓他有些興趣的隻是南霽雲而已,別人管他鳥事。

更何況,認為這些人談論的玄而又玄,沒有半點實際意義,也就是標榜自家學問,想要搏個名聲而已,有這些時間不如回去睡覺,還能保養身子。

不過,有些是終究躲不過去,他是有心低調不假,卻有人非的找他的茬,大明和尚不就來了,伴隨著張鬆嶺的壞笑。

“哎呀,貧僧見過道長。”大明和尚來到太乙宮座次前,隻是向高道合十,並未理會那些道門俊秀,隻是把目光轉向了李易,搞的劉老非、柳青冥很尷尬。

當然,對於小輩們的挑釁,那些長輩不會過於擔心,更不會理會,隻要不太過份就任由他們,何況掌院並不在場,而是和那些掌院、方丈們品茶論道。

“和上有禮。”李易稽首還禮,態度不亢不卑。

“前幾日和道長想談甚歡,回去後品味再三,今日得了大好機會,又要來討教一番。”大明和尚的笑相當有渲染力。

“不敢,和上要是化緣,貧道還有些錢財,至於討教真是不敢。”既然找上門來,李易自然不給對方好臉。這話說的相當重,等於說對方是要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