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白袍裹人頭(1 / 2)

渭城六月天氣著實悶熱,大街上放眼望去盡是敞開胸懷吃酒的漢子,雖已是深夜,卻依舊熙熙攘攘鬧個沒頭,無論是那樓閣酒肆還是燒烤攤位,無不燈火通明嬉笑怒罵。從高處俯瞰,猶如燈河流火,星星點點蜿蜒伸展。與之相比,宋府的燈火倒是稀疏許多,也寂靜許多。

府中山上有一豆熒光從入暮便點亮,始終未滅,那盞光照耀的,正是宋家家主宋敬濤所居的山上小築。小築中窗戶半開,涼風習習,比之城中的悶熱,倒是令人舒爽許多。宋敬濤臨窗而立,遠遠眺望著腳下的城池,一動不動。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聒噪的蟲聲開始漸漸沉寂下去,小築的門被輕輕推開,趙銘緩步走了進來,躬身道:“三爺,梅州那邊的信傳了過來。”

宋敬濤並未回頭,而是淡淡開口:“說的什麼。”

“之前在梅州所安插斥候已經探明了城中兵力部署,銳歌統領按您的吩咐也將王梓丞二人引入城中,隻待明日號起,便可攻城,隻是......”趙銘停頓了一下,然後微微歎了口氣,接著道:“據斥候密報,梅州城,已被倭寇......屠城!”

“屠城?”宋敬濤的眉頭挑了一下,反問了一句。然後又皺眉道:“這夥倭寇竟有這麼大膽子。”

趙銘點了點頭,道:“據密報和取栗郎所得情況來看,梅州城確被倭寇屠城無疑,城中除了趁亂逃出去的百姓,共有一萬餘戶慘遭毒殺。隻是不知道,那夥倭寇如何敢在吳國鬧出這麼大動靜。”

“一萬多戶!”宋敬濤的眉頭皺的更厲害了,饒是他驚雷不顯胸有萬壑,也忍不住微微變了臉色,沉聲道:“倭寇行事,有些古怪。朝廷那邊是何動作?”

“並無動作,周邊軍馬依舊是每日二十裏,樊城郭舍的一萬步卒已接近平溪鎮,但若是趕赴梅州,倒還需兩天左右。其餘臨近的人馬離的就更遠了一些。而屬下擔心,樊城的這一萬人馬,會駐紮在平溪鎮遙望梅州城。”

宋敬濤沉默了一下,接過趙銘手中的密報卷軸,從窗口踱步走到了書案前緩緩坐下。

“若郭舍的人馬駐紮平溪鎮,那朝廷便是真的要和宋家兵戎相見撕破臉皮了。陛下雖然行事果決,但還不至於有這麼一個狠厲急躁的性子。家裏的榮功尚在,丹書鐵劵也未曾收回,陛下畢竟要考慮百年後史書功過評論。朝廷行事,向來講求名正言順。”宋敬濤緩緩道來,眉頭緊鎖,手指在密信上微微敲著,不知想些什麼,半晌才道:“梅州城被屠城一事,影響太大,勢必朝野震動。若不動作,單是神州輿情便可將吳國壓的喘不過來氣,這點京都絕不會不顧慮。”

趙銘點頭。隻是沉默了一會兒,眼中閃過一絲猶豫,又想了想,才沉聲道:“三爺,如今少爺,正在梅州。為策萬全,我是否要去一趟。”

“梅州屠城,確是令人意想不到,此間變故必然不少。不過你不用去,知會林教頭便可。”

提到那個甲子傳奇收官者,趙銘心中便是一凜,於是點頭說道:“是。”

宋敬濤靠著椅子,從茶碗中點起一抹茶水輕揉眉心。這是他多年的習慣了,也不知從哪裏學來,又是從何時開始,但趙銘知道,每當疲憊之際,家主都會用這個動作保持精力與清醒,十幾年來,都是這個樣子。

將手放下,宋敬濤長長呼了一口氣,端起茶碗微微抿了一口,輕聲問道:“各個地方的事做的怎麼樣了。”

趙銘道:“按三爺吩咐,都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至多再有一月,便可萬事齊全。”

“一個月......”宋敬濤輕聲喃喃,忽的笑了一聲,說道:“三十個日夜,這天下,又將有怎樣的動蕩啊......”

無人應答,隻看到宋府之上,明月當空,燈火稀疏。

......

......

梅州城。

抱著自己母親如同木石一語不發連眼睛都絲毫無光的小貨郎終究還是將手鬆開了,因為周亞太伸手擊了一下小貨郎的脖頸,將他打昏。狗剩皺了皺眉,周亞太笑道:“再這樣下去,他會脫力的。”狗剩將小貨郎臉上的微暗血跡擦拭掉,點了點頭,沉默不語。

王梓丞四下望了望,隻見觸目驚心除了屍體還是屍體,他閉上眼呼了口氣,隻覺心中沉悶的厲害,不由得望向狗剩道:“接下來呢?”

“去城主府,先和玄衣營的人聚在一起,然後勘畫輿圖,等待明日清晨裏應外合。”狗剩望了望城主府的方向,道:“耽擱這麼一會兒,他們一定都到了,咱們快些點。”

王梓丞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