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上官婉兒(1 / 3)

“端坐輕舟水上飄,歸來三兩潮。唇槍未解江湖事,還看殺人刀。”

“躡步上瓦形跡悄,輕拔寶刀出鞘,抬眼望,恰的是,月黑風高。”

———————————————————————————————————(分割線)

恒曆七百三十二年,盤踞在中原的恒國皇帝李恒有心擴展疆土一統天下,遂遣十六位將軍揮師三十萬征討東觸,東觸皇帝上官保舍命相搏,兩國交兵五年,死傷無數。

後有東觸大將軍上官越暗中收買了恒國大將,誘使其夜渡羅河對東觸都城發起突襲。

哪知恒國大軍夜渡羅河剛行一半,前後兩岸忽然殺出了十幾萬名東觸將士將羅河圍的水泄不通。

東觸的火箭如漫天花雨一般從天而下,點燃了恒國幾千搜戰船,羅河之上,哀聲不絕,火光衝天。

這支奉命征討東觸的中原大軍於羅河之上全軍覆沒,沒有一人逃的出去。

三天後,東觸皇帝上官保點十五萬大軍禦駕親征反攻中原。

東觸的大軍悄然而至,直打的恒國將士們措手不及,偌大的中原三十六城被東觸依次攻破,而後又直搗黃龍攻入了皇宮大殿。

皇帝李恒有心反抗,無奈麾下大部分軍士都在羅河被伏,死於非命,僅存的幾萬恒國步軍尚在鎮守西域,南嶽,北朝三處邊關,正所謂遠水解不了近火,就算提前三天派人出城調他們回來,也是徒勞無益。

李恒自知不敵,卻又不堪受辱,懸梁自盡了。

自此之後,中原被東觸收入囊中合為一處,後改東觸為中原,延續了七百三十二年的恒國從此土崩瓦解,上官保做了中原之主,廢恒國國號,改為保國。

時逢保曆六年,皇宮大殿。

時任護國大將軍的上官越自大殿外匆匆忙忙走進殿內,一身通紅的赤焰龍鱗甲,頭戴頂雲盔,再加上他左手緊按的腰間佩刀,任誰在他身上都能感受到十足的英姿颯爽。

上官越來到大殿中央單膝跪地拱手向坐在龍椅上的皇帝上官保複命道:

“啟稟皇上,盤踞在丘藍山上的恒國叛軍共計三千六百四十一人無一生還,虎威山上的恒國叛軍共計七千六百五十二人也無一幸免,還有準備逃往西域的一支三萬人的複恒騎兵也被末將帶人全部截殺,如今的中原叛軍已定,再也不足為慮。”

上官保高坐在龍椅上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

“好!很好!大將軍果然沒有辜負朕的期望,你為朕的江山立下了如此奇功,不知可想要些什麼賞賜,隻要你說出來,朕便準奏賞賜給你。”

上官越回道:

“末將早已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良田萬頃,府內金銀財寶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見皇恩浩蕩,實在不敢再過奢求。”

上官保“嗯”了一聲,繼續說道:

“確實如此,就連朕都不知道該賞賜你些什麼了。”

上官越繼續補充道:

“前幾日潘西巨河漲水,淹了不少農田房屋,許多老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末將聞之寢食難安,夜不能眠,皇上若要執意賞賜末將,便撥些銀兩送往災區救濟災民吧,此舉定可彰顯皇上您的浩蕩天威。”

上官保聞言站起了身背著雙手歎道:

“大將軍說的沒錯,眼下雖然我們攻下了中原又消滅了恒國叛軍,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朕無時無刻不銘記於心,大將軍請放心,巨河漲水之事,朕一定會給百姓們一個滿意的答複。”

上官越聞言高興道:

“末將替受災的百姓們謝過皇上。”

上官保揮了揮手,緩步來到了上官越的近前俯身將他扶起,忽見上官越的臉頰上還掛著些許血漬,不禁皺緊眉頭,關心道:

“大將軍這臉上怎麼會有血漬,莫不是受傷了?”

上官越忙伸手擦了擦臉上的血漬回道:

“皇上放心,這血漬不是末將的,是那些恒國叛軍的,末將剛截殺了準備逃往西域的複恒騎兵,來不及回府整理,便先一步來到了皇宮大殿,想著將這好消息早些告訴皇上。”

上官保聞言甚感欣慰,抬手將上官越臉上的血漬擦掉,說道:

“大將軍這些年來為朕東征西討,實在是辛苦了你了。”

上官越回道:

“末將既身為護國大將軍,這些便是末將的分內之事,若是整天窩在府中貪圖享樂,那末將這個大將軍,怕是也該易主了。”

上官保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道:

“朕就知道朕沒有看錯人,眼下恒國叛軍已滅,對朕仍然存在威脅的就隻有那所謂的中原六大派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些所謂的中原六大派,廣收門徒,開山立派,目無王法,朕曾多次下旨叫他們遣散歸田,退隱山林,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拿朕的話當耳旁風,實在是不識抬舉,張狂至極,朕想除了他們,無奈眼下時勢動蕩根基未穩,南嶽,西域,北朝三皇無不對中原虎視眈眈,朕不敢大動幹戈,以免引起百姓們的非議動搖民心,叫人家有機可乘,大將軍,你看朕該如何是好?”

上官越回道:

“皇上放心,六大派之事末將早有部署,這六大派根深蒂固深得民心,若是派大軍前去剿滅,那民心必然會有所波動,末將早已集結了一群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能人異士隻待合適的時機便可將他們一舉殲滅。”

上官保聞言大喜拍著雙手讚歎道:

“妙啊,實在是妙!就讓那些所謂的江湖人去對付江湖人,真是高招,這件事就交由你全權去辦,朕在這兒等你的好消息。”

“那如果沒什麼要緊事,末將便退下了。”上官越拱手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