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瀛台仙山明玉煉道法(2 / 2)

明玉告別純陽道人之後,毫無目地的在天空亂飛。與純陽道人相識千年,如今再次分別,他是真的沒有想好在那裏落腳。想到冥河道人急不可耐的離開,明玉也有些好笑。這位冥河道人也是有趣的很,寧願待在血海之中,也不想走入洪荒,當真是洪荒第一號宅神。

東海之上,離內陸數十萬裏之地,有三座仙山。一曰蓬萊,二曰方丈,三曰瀛台。此時劫運之末,三仙山應運而出,有先天大陣守護。三座仙山屬蓬萊最大,有十萬裏之廣。方丈瀛台卻隻有千裏之地,天機不顯,如無機緣者,便是在東海找上幾成年也找不到這三座仙山。

此時不過距三仙山出世千年,外人還尋找不到。瀛台仙山便成有主之地,一位道人,身著明黃色道袍,自瀛台山頂開辟出一仙府,每日裏煉氣打坐。朝吸東來紫氣,晚吞西歸之霞。一道神光衝天而起,山頂一卷神鑒浮於空中,有萬種神篆,千般毫光。上接周天星辰,下連瀛台氣脈,隨著這位道人每一次吐納,就有一個篆文被印入神鑒之上。

眾多靈禽仙鶴,走獸神物遍布全山。望著冊頂的那卷千丈神鑒,麵露敬懼,隻是遠遠的觀看,不敢走近一步。每到神鑒光華大起之時,這些靈物福至心靈,仔細記憶上麵的飛出的神篆。

坐於瀛台仙府的道人正是明玉,當日與純陽道人分別之後。明玉無去無從,才發現自己確實要找一個落腳之地了,不然就如同現在,終是無根之萍。以先天靈寶無量青山推算之後,才得知東海三仙山出世。無量青山生於東海,與東海自有感應,也是明玉在天機被隱,還能算出三仙山出世的原因。說來這也是一種機緣了,便一路趕向東海,天機指引下,才找到瀛台仙山。本來他還想去蓬萊山去看看這座號稱海外第一仙山的洞天福天,卻是怎麼也找不到。隻能感歎自己還是無緣,回到瀛台山,開始祭煉太玄陰陽神鑒。

瀛台仙山被明玉以無量青山鎮壓五行,自開一界,與洪荒大千之中成一小千,依洪荒而立,享一分氣運,正合他的心意。

占據的瀛台仙山,明玉也是有根之人了。每日裏打坐煉氣,磨煉法力,打熬元神,同時祭煉自己的成道法器。這卷太玄陰陽神鑒這些年來早已兌變的與當初不同,威能大增。初時,明玉也隻是想把他煉成一件可以互轉陰陽的法寶,用自己悟出的太陰真經吞吐先天太陰之氣,輔助太陽真經這一門道法,陰陽相合,負陰而抱陽,中和孤陽不長的特性。沒想到隨著他把越來越多的道法錄入其上,太玄陰陽神鑒就變的有些似是而非。

神鑒背麵以道法顯化的神篆,如今已經有七萬七千符篆。明玉感悟神鑒,已經知道隻要神鑒上印滿一元之數十二萬九千六百神篆,當三千道法可成,神鑒可成。

如何細想起來,已經有近千位道友對天道的領悟被他整理,錄入其上,這些道法隻具其神,沒有修行要訣,最多是感悟上麵對天道的理解,再自行領悟。不過完整道法明玉也收錄了不少,與幽冥教一役,更是把近百邪魔煉化,提取出他們真靈之中所寄道法,一番感悟之後,化為神鑒一部分。

現在明玉道行法力已經達到巔峰,不可能再有精進。其實明玉知道大羅金仙之上,還有混元一境,為聖人之境。元神寄於虛空,曆萬劫而不滅,是真正的不死。大羅金仙也可與天地同壽,卻不能讓元神曆萬劫而一滅,隻能保全真靈,使其不昧,滿意一元之數,曆萬世之輪,才可重修法力,恢複真身。

混元之境乃天道所定,非人力可為。不過有一法可超脫天地,不曆劫數,不經劫難,便是混元之下大羅之上的準聖之境。這一境界明玉也不知叫什麼,如何去修,真可謂隻聞其門,不得其入。

好在還有些盼頭,隻等此一劫運過去,巫妖大盛。道祖應運而出,成就混元天道,為眾神講解天道修行之法,傳出三千道法,就可得已突破。明玉是絲毫不懷疑自己能夠突破大羅之境,這倒不是他覺的自己有主角氣運,而是他的出身不比其他人差。先天之光化形,又有無量青山在手,氣運不失,這還不能更進一步,就真的是沒有天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