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的體驗中吸取的教訓並不是亙古不變的生活準則,還需要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及時地對錯誤的部分進行修正。每一次新的體驗都與眾不同,我們需要充分實踐,從而獲取所有智慧。人們習得的生活遊戲規則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而我們曾經的體驗就是一盞指路明燈。
學習的風格——體驗
如果缺乏新體驗,真正的學習就無從談起。如此這般,人們隻能對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重組和重複。向新事物打開自己,並充分意識到曾經的生活體驗,對現在及未來的學習、革新、成長十分必要。然而,在實踐中,人們極易將習慣、觀念自動放入新的體驗,並做出慣有的回應。諷刺的是,人們學習路上最大的障礙就是自認為已經掌握的知識。
諾貝爾獎獲得者、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稱,事實上,人們都有兩個自我——體驗自我和記憶與思考的自我。體驗自我察覺並記錄人們的感受以及生活中的每一個反應。對於體驗自我來說,生活是一連串的體驗——開心、悲傷、驚訝、厭倦、好奇、愛和痛苦,這些感受隻會在當下存在,並很快被另一種感受取代。卡尼曼將這一連串的體驗視為一連串的瞬間。他運用一種數學方法,將這些瞬間的時長計算出來:
……每一種心理感受都可能持續3秒鍾,這表明人們在一天當中醒著的時候會經曆大約20 000個這樣的瞬間,70年中會經曆大約5億個這樣的瞬間。每一個瞬間都能夠被賦予一個豐富且多麵的描述……這些重要的瞬間發生了什麼?答案非常直接:除了少數例外,大多數感受輕而易舉就消失了。
對自我的反省和思考就像穿起我們的體驗的那根繩索。那根繩索穿起了人的生活故事——如何領會、感受,以及我們是誰。我們所做的選擇都依賴這些生活故事。但是我們的生活故事並不總是做決定的最好的考量基礎。我們記住過往體驗的方式與主動的體驗過程十分不同——我們的思想會製造假象,影響我們記住曾經的體驗的方式。
比如,我們總是對最近的體驗給予較高的重視。這會令我們將那些最終結果良好的事件視為積極的事件,即便為了得到這個結果,你經曆了很多痛苦的時刻。一項旅遊研究表明,旅行者所回憶的快樂與他們實際體驗到的快樂相去甚遠。回憶的快樂,而非實際經曆的快樂,更令他們想故地重遊。雖然人們都預測自己在生日當天會比平時更開心,但另一項研究卻表明,人們在生日當天所感受到的真正的快樂與其他任何平常的一天相差無幾。諸如此類的研究向人們強調,在做判斷與決定時,需要同時考慮體驗自我和記憶與思考的自我。了解體驗過程,能夠幫助我們運用相關體驗而非幻覺來做最終的決定。
從過去的體驗中吸取的教訓並不是亙古不變的生活準則,還需要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及時地對錯誤的部分進行修正。每一次新的體驗都與眾不同,我們需要充分實踐,從而獲取所有智慧。人們習得的生活遊戲規則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而我們曾經的體驗就是一盞指路明燈。
學習的風格——體驗
如果缺乏新體驗,真正的學習就無從談起。如此這般,人們隻能對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重組和重複。向新事物打開自己,並充分意識到曾經的生活體驗,對現在及未來的學習、革新、成長十分必要。然而,在實踐中,人們極易將習慣、觀念自動放入新的體驗,並做出慣有的回應。諷刺的是,人們學習路上最大的障礙就是自認為已經掌握的知識。
諾貝爾獎獲得者、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稱,事實上,人們都有兩個自我——體驗自我和記憶與思考的自我。體驗自我察覺並記錄人們的感受以及生活中的每一個反應。對於體驗自我來說,生活是一連串的體驗——開心、悲傷、驚訝、厭倦、好奇、愛和痛苦,這些感受隻會在當下存在,並很快被另一種感受取代。卡尼曼將這一連串的體驗視為一連串的瞬間。他運用一種數學方法,將這些瞬間的時長計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