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人士的社會融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社會各界的真誠接納和廣泛參與,需要建立完善的社會支持係統。智障人士的社會融合不僅造福智障人士及其家庭,也將惠及所有社會成員和整個社會,更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保障智障人士的平等權利,促進社會融合,上海市政府於2005年初開始實施“智障人士陽光行動”,並將其列為市政府實事工程。上海市依托社區,在每個街道、鄉鎮建立了以社會融合為理念的智障人士“陽光之家”,開展教育培訓、簡單勞動、康複訓練和特奧活動,以提高智障人士的生活自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簡單勞動能力。2007年再次將智障人士陽光行動列入市政府實事工程。經過兩年多的建設調整,至2007年7月底,上海市“陽光行動”共建設完成196個“陽光之家”,41個“陽光工場”,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智障人士社區融合的服務體係。“陽光行動”體現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對智障人士的關懷,保障智障人士的平等權利,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發展成果,促進了社會文明進步,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上海市“智障人士陽光行動”建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並且從實施之初至今,始終重視專業的科研工作,加強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理論研究、社會融合進程的實證研究,及時總結和推廣成功經驗。理論和實證研究的成果實時地轉化為實踐應用,指導“陽光行動”的實際工作,並應用於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政策谘詢。
本論文集正是上海市“智障人士陽光行動”初步的研究報告——集中反映了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成果。本論文集收集的成果來自以下兩個課題的成果:2005年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和華東師範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聯合開展的合作課題《上海市智障人士社會融合對策研究》、2005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上海市智障人士社會融合模式研究》。
論文集的主要成果歸為四個方麵:理論篇、調查篇、案例篇和特奧篇。第一,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理論探討。內容涉及殘疾觀和智障人士的社會融合、如何利用“陽光之家”和“陽光工場”探索智障人士社會融合模式、“陽光之家”長效管理機製的建設、智障人士社會融合工作督導成年智障人士的非正規就業等問題。我們還采用文獻研究的方法,以生活安置和就業安置為線索,闡述了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以及美國、英國、德國、北歐國家、日本等的智障人士安置的基本模式,並就智障人士融合中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分析。第二,智障人士社會融合過程的調查研究。這個部分的研究涉及了智障人士社會融合過程中的許多焦點主題,這些主題包括:智障人士社會接納度,家庭需求,成年智障人士溝通能力,“陽光之家”資源建設狀況,“陽光之家”智障人士的社會技能發展、社會適應能力、生活質量,智障人士家長對“陽光之家”的期望,
上海市智障人士就業狀況的訪談與分析等。第三,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案例研究。這個部分包括城區和城郊、民非機構中的智障人士安置以及輕度智障人士融合就業等案例研究。第四,智障人士的特奧運動。這個部分涉及特奧運動在智障人士社會融合中的作用、上海市社區特奧的發展、專業助殘誌願者對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促進、上海市特奧家庭論壇報告。
《上海市智障人士社會融合對策研究》課題組
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