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投資者的投資空間比任何機構都要廣泛。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由於可投資金較少,他們可以在較小的公司中進行有意義的投資。正如你稍後將看到的,這種投資需要專業知識,也蘊含著更大的風險。然而,在過去近40年的時間裏,平均來看,小公司的股票每年的收益率比整體市場要高4%。這聽起來可能不算什麼,但在過去75年裏,股票(含股息再投資)的平均回報率約為每年12%。這時,額外4%的收益率將把整體投資業績推到更高的水平。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投資需要6年時間才能翻番,但以16%的速度增長,投資翻番僅需4.5年。
因此,個人投資者的第一個優勢就是規模,第二個優勢則是分散性。沒有多少機構需要像沃倫·巴菲特那樣投入那麼多資金,但在英國,有幾家投資信托公司管理著數10億美元的資金。當然,管理1億英鎊的公司就不會令人感到稀奇了,但這會導致典型的信托公司的投資組合必須分散到至少500隻股票上。個人投資者知道,即使是隻有10隻股票的投資組合,投資者的第一選擇還是比他們的第十選擇要好。顯然,他們的第10個選擇要比他們的第100個選擇強得多,而第500個選擇甚至都不值得進行比較。
事實上,我們在英國很難找到100隻主要的成長股。大多數積極的個人投資者在任何時候投資10家左右的成長型公司就夠了,此時,他們就比機構投資者擁有更大的優勢。
個人投資者的第三個重要優勢是,他們的“能力圈”可以更好地在小型投資組合上發揮作用。每個人都了解一些特別的領域,這可能源於一種愛好或興趣。你了解某件事可能是由於工作,或者僅僅因為注意到當地環境中發生了什麼。例如,計算機愛好者可能會意識到網絡的新發展,保險經紀人會了解Lloyds(英國最大的一家住房抵押貸款銀行)麵臨的問題,並了解業內最有可能被收購的公司,大多數人會注意到當地的一家新餐館或商店是否越來越受歡迎,或者附近的一家工廠是正在裁員還是在大規模擴張。
每個人都有一個能力圈,但積極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將其應用於投資組合中相對較少的股票上,因此能力圈的影響可能很大。機構投資經理人的能力圈可能更大,但他的投資組合中包含的股票數量太多,從而造成他們能力圈的影響被稀釋。個人投資者的能力圈就像抹在一片烤麵包上的黃油,而基金經理的能力圈則像抹在數百片烤麵包上的黃油。
私人投資者的投資空間比任何機構都要廣泛。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由於可投資金較少,他們可以在較小的公司中進行有意義的投資。正如你稍後將看到的,這種投資需要專業知識,也蘊含著更大的風險。然而,在過去近40年的時間裏,平均來看,小公司的股票每年的收益率比整體市場要高4%。這聽起來可能不算什麼,但在過去75年裏,股票(含股息再投資)的平均回報率約為每年12%。這時,額外4%的收益率將把整體投資業績推到更高的水平。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投資需要6年時間才能翻番,但以16%的速度增長,投資翻番僅需4.5年。
因此,個人投資者的第一個優勢就是規模,第二個優勢則是分散性。沒有多少機構需要像沃倫·巴菲特那樣投入那麼多資金,但在英國,有幾家投資信托公司管理著數10億美元的資金。當然,管理1億英鎊的公司就不會令人感到稀奇了,但這會導致典型的信托公司的投資組合必須分散到至少500隻股票上。個人投資者知道,即使是隻有10隻股票的投資組合,投資者的第一選擇還是比他們的第十選擇要好。顯然,他們的第10個選擇要比他們的第100個選擇強得多,而第500個選擇甚至都不值得進行比較。
事實上,我們在英國很難找到100隻主要的成長股。大多數積極的個人投資者在任何時候投資10家左右的成長型公司就夠了,此時,他們就比機構投資者擁有更大的優勢。
個人投資者的第三個重要優勢是,他們的“能力圈”可以更好地在小型投資組合上發揮作用。每個人都了解一些特別的領域,這可能源於一種愛好或興趣。你了解某件事可能是由於工作,或者僅僅因為注意到當地環境中發生了什麼。例如,計算機愛好者可能會意識到網絡的新發展,保險經紀人會了解Lloyds(英國最大的一家住房抵押貸款銀行)麵臨的問題,並了解業內最有可能被收購的公司,大多數人會注意到當地的一家新餐館或商店是否越來越受歡迎,或者附近的一家工廠是正在裁員還是在大規模擴張。
每個人都有一個能力圈,但積極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將其應用於投資組合中相對較少的股票上,因此能力圈的影響可能很大。機構投資經理人的能力圈可能更大,但他的投資組合中包含的股票數量太多,從而造成他們能力圈的影響被稀釋。個人投資者的能力圈就像抹在一片烤麵包上的黃油,而基金經理的能力圈則像抹在數百片烤麵包上的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