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述說‘周易\’千年傳承 天現異象君平掐指(1 / 2)

說起易經八卦,相信很多無神論者都會嗤之以鼻,輕蔑地說它是封建迷信,恨不得踏上一隻腳,再剁兩刀。其實,你大可不必憤恨,如糞坑裏的憤青一樣,看誰都不順眼,這也就沒必要了。每一種文化他能傳承幾千年都有他傳承的道理,不是你說他封建他就封建的。至少《易經》學說在傳承中也給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帶來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易經》豐富了我們的語言文字,如厚德載物、九五之尊、潛龍勿用、龍馬精神、三陽開泰等等流傳民間的眾多成語,同時也指導著人們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不解困惑。變易、不變、簡易的哲學思想,讓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中永遠昂立在文化自信的前沿。

可以這麼說,沒有《易經》的出現,中華文化至少後退上千年。這部《易經》被奉為國學經典,可謂當之無愧,實至名歸!《周易》橫空出世後,經過幾十上百代人的研究豐富積累,終於成為耀眼人類的一個瑰寶。從女媧造人,大地有了生機。到三皇五帝,混沌原始,鑽木取火,打獵耕種,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到春秋戰國,秦漢兩晉,《易經》一直在指導著人們前進的腳步。這個時候,易學大師輩出,成為世人跟隨仰敬的大佬,用當下的話說,就是網紅,就是大大的明星。

話說在王莽時期,成都沃野平原就出了兩位比較有名的大師:嚴君平、餘固。嚴君平很多都知道,在成都還有一條街以他的名命名,君平街。成都還有一處支磯石街,也與他相關。嚴君平本姓莊,因避諱西漢明帝劉莊,故而改姓嚴。在這裏我們不說嚴君平,他太出名了,大家可以查資料可以百度看看。我們說說第二個不出名的餘固。餘固出生年月不可考,百度也查不到。

兩漢時期,易學得到了發揚光大,尤其是在易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道教雛形——五鬥米道在四川硬是大放異彩,張道陵在鶴鳴山傳道,他的孫子張角發起黃巾起義,直接導致了漢王朝的傾覆。從餘固出生的那個年代,也就是王莽政權即將瓦解,劉秀政權穩固的那個時期,因為易學的發展,也因為張道陵推波助瀾,四川易學大師輩出,就有了“易學在蜀,蜀學在易”的說法流傳開來。

其實,餘固就是嚴君平的弟子之一。傳說餘固出生的前一天夜裏子時,成都平原上空出現不可思議的景象,成都土著居民紛紛走出家門仰頭觀望。暗夜的天空中,兩支軍隊抵近廝殺,殺聲震動了整個成都平原。兩支軍隊的首領都是跨馬大刀,揮舞著向對方砍去。這樣的景象持續了近半個時辰,也才漸漸隱去。成都市民深感詫異,天亮後,紛紛湧入嚴君平卜筮的小屋詢問究竟,都想知道這是災禍還是什麼不詳?

成都上空半夜出現的景象,嚴君平也在密切關注。眼見門前湧來的市民越來越多,嚴君平在成都占卜隻是謀生,每天限額三例,過而不測。這天剛好三例已過,市民就湧進來,也隻得破例占卜。隻見君平大師掐指一算,緊皺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來,起身走到門外,仰觀星象,說道:“各位父老不必害怕,經過老夫細細掐算,這應是誰家公子誕生之兆!”

有市民問道:“誰家公子誕生,惹得神仙打架?想必哪家公子將來必是偉丈夫!”這話一出口,得到了圍觀的市民點頭稱善,紛紛議論開來。更有市民問道:“大師,能說說是誰家嗎?我們也好略備薄禮賀喜賀喜!”

此言一出,得到眾人的附和,有的說既然知道這是偉丈夫,跟隨他將來也撈一點好處使使。話雖然有點幾近功利,不過從別人嘴中說出來,也隻當是玩笑。跟著去賀喜賀喜也沾點喜慶,將來的事情也說不準。眾人這種心思,嚴君平當然明白,遂道:“各位若是感興趣的話,跟著這景象走,一定能找到的。”

有人問道:“這景象還會出現?”

嚴君平再次掐指,默然道:“若我占卜沒錯的話,當在西門附近,家中第三子,今夜子時誕生,落地時哭聲震天,半個成都都能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