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管理方麵,印度的法律法規總體上比較完備,政治幹預的空間受到嚴格約束,貸款條件和審批手續十分嚴謹,從體製和機製兩方麵保證了金融係統的正常運轉,大大地縮小了出現巨額的呆壞賬的風險,保證了金融係統對經濟運行平穩性的作用。從國家角度來看,對金融機構的嚴格監管是避免出現經濟泡沫的有利保障。
應該看到,自1992年印度實施經濟自由化以來,整體經濟發展確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21世紀以來,其經濟增速明顯提高,甚至一度達到曆史罕見的高增長。雖然前幾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下滑,但仍是新興國家中情況較好的一個。自莫迪政府上台以後,印度經濟出現較大起色,增長率達到7.2%。世界銀行2015年6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15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達到7.4%左右,2016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為7.8%,將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近兩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出現較大下滑,但其增速在世界大的經濟體中仍處於前列。必須承認,印度在民主政治、法律體係、金融管理、英語教育、企業家精神、人口結構、產業特色等方麵確實存在優勢,這也是印度人渴望成為大國和強國的基礎。但是,印度在實現自身抱負方麵確實任重道遠,很多深層次的問題仍在製約著這個國家騰飛。
印度著名曆史學家拉馬昌德拉 ·古哈教授在印度獨立65周年之際發表文章稱,印度在發展問題上,“驕傲和恥辱各占一半”。不少印度的有識之士也都對印度存在的痼疾和頑症保持清醒的認識。他們對宏偉抱負與冷酷現實之間的鴻溝抱有非常冷靜的態度。
印度是一個民主國家,絕大多數民眾普遍接受現行的政治製度,對其能夠隨時監督政府的決策感到自豪。但是他們對政府的決策效率存在很大質疑。由於政壇上黨派眾多,自然形成了印度社會特有的“分利集團”,這導致政府決策能力和執行效率大打折扣。在很多情況下,印度政壇都會出現政黨利益高於國家利益、政客利益重於政黨利益的怪誕現象。即便是在組閣的問題上,由於黨派眾多,一些全國性大黨因為自身醜聞或其他原因無法取得議會多數席位,隻能組織聯合政府。而聯合政府往往缺乏足夠的凝聚力,導致政策妥協甚至政策流產。一位美國的觀察家曾經指出,在很多事情上不是印度政府沒有製訂詳盡的發展計劃,而是實施計劃的能力非常薄弱,呈現出“功能性無政府主義”的局麵。
從經濟本身的情況來看,印度的產業結構存在明顯偏差,無法吸納與日俱增的勞動力。在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工業占比尚不到總量的30%,特別是製造業的水平總體低下,因此所能產生的附加值比較有限,所能吸納的勞動力也十分有限。麵對源源不斷湧來的待業大軍,印度擁有優勢的計算機軟件行業無法將其消化。而基礎設施嚴重匱乏,遠遠不能滿足大規模現代化的需要。在很多城市,電力供應存在巨大缺口,即便是在首都新德裏,斷電都是家常便飯。很多企業不得不自行準備備用的發電機,以便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斷電問題。能源資源的嚴重短缺,更使得該國麵臨能源安全的巨大挑戰。對進口石油的嚴重依賴,使大量寶貴的外彙源源不斷地流向石油供應國。而由於投入嚴重短缺,農業現代化的問題更是十分突出。靠天吃飯的現象普遍存在,一遇到較大的自然災害,時常會發生農民自殺的悲劇。
在金融管理方麵,印度的法律法規總體上比較完備,政治幹預的空間受到嚴格約束,貸款條件和審批手續十分嚴謹,從體製和機製兩方麵保證了金融係統的正常運轉,大大地縮小了出現巨額的呆壞賬的風險,保證了金融係統對經濟運行平穩性的作用。從國家角度來看,對金融機構的嚴格監管是避免出現經濟泡沫的有利保障。
應該看到,自1992年印度實施經濟自由化以來,整體經濟發展確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21世紀以來,其經濟增速明顯提高,甚至一度達到曆史罕見的高增長。雖然前幾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下滑,但仍是新興國家中情況較好的一個。自莫迪政府上台以後,印度經濟出現較大起色,增長率達到7.2%。世界銀行2015年6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15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達到7.4%左右,2016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為7.8%,將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近兩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出現較大下滑,但其增速在世界大的經濟體中仍處於前列。必須承認,印度在民主政治、法律體係、金融管理、英語教育、企業家精神、人口結構、產業特色等方麵確實存在優勢,這也是印度人渴望成為大國和強國的基礎。但是,印度在實現自身抱負方麵確實任重道遠,很多深層次的問題仍在製約著這個國家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