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張頜和典韋匆匆將並州防務交待穩妥以後,便匆匆的趕到了青州。
而張頜和典韋一到,袁紹便親率十五萬大軍向北海進發,戰爭一觸即發!
此次,袁紹命張頜領五萬大軍為前鋒,而袁紹親率十萬大軍被中軍,並且將典韋留在身邊護衛自己!
張頜率領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到北海,而太史慈由於先前大勝,所以也並沒有避戰,而是率領五萬大軍迎戰,同時留五萬大軍守衛營寨!
太史慈和張頜策馬出戰,兩人瞬間戰到一起,你來我往,兩人戰五十回合不分上下,而且兩人卻又是越戰越勇!
半個時辰後,兩人又戰一百回合,太史慈逐漸占了上風,張頜自知再鬥下去自己絕非太史慈對手,所以便賣了一個破綻引太史慈來攻!
而太史慈卻擔心張頜有後手,所以便遲疑了一下,張頜便趁此機會策馬回身想後麵趕去!
等太史慈再反應過來的時候,張頜卻離他有三十步遠。太史慈也明白,想要追上張頜已經不可能,所以便從身後拿出了一張硬弓。
據《三國誌太史慈傳》記載,太史慈的母親受過北海相孔融的恩惠,後來北海被黃巾賊圍困,太史慈為母報恩,便主動請纓,打算隻身突出重圍去求援,“慈行已過,又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故無敢追者”。
太史慈身材高大,雙臂修長,史載其“猿臂善射,弦不虛發”。即便他後來跟隨了孫策,他的驚人射術也一直為世人驚歎。
江東境內曾有一支麻保賊作亂,太史慈奉命前往鎮壓。城牆之上,賊軍首領依仗城池險要,便肆意叫囂太史慈。後者見狀大怒,“以手持樓棼,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
在城池之下,太史慈能一箭將賊軍一支手臂牢牢釘死在城樓之上,足以見得太史慈的射藝,當有百步穿楊之能。
張頜雖然在前策馬狂奔,但是時刻注視著後方太史慈的動作。從一開始與太史慈交戰,張頜看到太史慈背後的長弓便知道太史慈善於射藝,所以在逃跑得時候卻是一直提防著太史慈!
見太史慈手中的長箭射出來之後,張頜便一下子躲到馬腹以下,躲過了太史慈的致命一擊!
如此二人交戰一番,卻是太史慈稍勝一籌,此後數日,太史慈連連向張頜邀戰,然張頜自知不敵,所以謹慎起見並為出戰!
是日之後,袁紹領十萬大軍抵達。而太史慈由於連續勝了兩次,而張頜又壁戰不出,所以也沒有將袁紹當一回事情,而是直接領兵搦戰!
此番,袁紹得知張頜也不是太史慈對手,所以便命典韋出戰太史慈!
典韋領三千騎兵來到太史慈跟前,而後便策馬向太史慈殺去!
而太史慈也絲毫不畏懼,也策馬與典韋戰到一起!
然而此次卻沒有先前與張頜一戰順利,剛剛交州三十回合,太史慈便發現典韋力大,而且武藝絕對不在自己之下,所以便開始小心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