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陷東南。
不信仙姑,
海枯河幹。
漁民們睜開蒙矓的睡眼。
“阿娣,過來,誰教你的歌謠?”
話音未落,小孩晃著腦袋指著漁民背後,漁民們紛紛回頭看,原來是“慧慈仙姑”駕到。
喬五妹在南粵的對外身份是茅山上清一派的居家道人,人稱“慧慈仙姑”。清末以來,她在廣州、廣西多次祈福降雨,屢屢應驗,廣州知府還親自給她題過匾額,題曰:“道法高深,濟世蒼生;蒼生有情,功德無量。”
海灘不遠處,有一棵大榕樹,虯枝盤旋,豐隆茂盛,斜長的樹枝向四下延伸出幾十米,整棵樹就像一座小樹林。
喬五妹來到榕樹下,將紅黃二色綢緞掛於樹上,隨行之人又將一低架香案置於樹下,喬五妹焚香三炷,念念有詞。
隨後,喬五妹對漁民們說:“此樹已被海神所占,你們久不行善,海神震怒,召回所有的魚蝦,以示天威!”
漁民們紛紛說:“仙姑幫幫我們吧。”
喬五妹說:“誰也幫不了你們,隻有你們自己能幫自己。捐錢修個海神廟吧,日日供奉,香火不斷,可保四季平安。”
說罷,轉身而去。
漁民們看著榕樹下的香案,還有香案旁邊的功德箱,靜靜地發呆。
此時,一個扮作好心人的女阿寶走了過來,說:“慧慈仙姑從來不打妄語,你們這幾個月都是空手而歸,不妨試試,我先幫大家捐一些。”
說著,扔了一些銅板和大洋在功德箱裏,並在功德簿上寫下幾個漁民的名字。
“誰捐誰受益,你們幾人的名字海神已經記下,明日五更天出海,定能打到魚。”女阿寶說。
第二天五更,那幾個漁民半信半疑地出海了。
撐起船,海風撲麵而來,幽明的漁火若隱若現,漁民們剛往海的深處行了幾十米,就發現海麵上厚厚地浮著一層東西,閃閃發光連成一片,他們懷疑自己產生了幻覺,揉揉眼,再走近一些,發現竟然都是魚,都漂在水麵上,翻著肚皮,月光下白花花一片!
漁民們驚呆了!趕緊撒網,其實根本不用撒網了,直接用網兜往上撈就行。一開始大家看到魚翻著肚子,還以為是死魚,等撈上來以後,發現所有魚都能打挺,能動!漁民們高興壞了,慌忙朝海水深處叩拜。
天亮後,這事傳開了,海灘上也炸鍋了。幾個漁民抬著筐筐肥魚,一路走來,高興地直傻笑,周圍的人都看傻了。
於是大批的漁民開始瘋狂地捐錢,很快功德箱就滿了,後來又擺了幾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