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縣說起來不大不小,因處在東西南北通道交彙處,常年旅客不斷,雖不及州府繁華,卻也商鋪眾多,酒肆林立,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此時東方初白,天尚暗,東十三街已有多家鋪子亮起燈火,升起炊煙,打開店門,等待客人上門。
不多時,便有早起的旅客自客棧而出,至早餐鋪子買上幾個燒餅或包子,邊吃邊趕路。
沈家雜貨鋪自沈父出事以來,已有好些天沒有營業。路過的人聽不到半點動靜,不知情的估計還以為裏邊沒住人。
沈二郎起了個大早,瞅了眼抱著被子睡得正香的沈三郎,默默穿好衣服,準備做點早飯。
出乎意料,廚房裏燈亮著,一個微胖的身影正在忙碌。
阿姐居然這麼早起來了,她這幾天不是身子虛,常常睡到響午才起來的麼?
“阿姐,你在煮豆子?”
“嗯。”
“做什麼用的?”
“包紅豆包。”
鍋裏的紅豆已有些粘稠,沈小漾用筷子夾了一顆起來,兩隻手指一捏,紅豆便成了粉,可以加糖了。沈小漾倒了一大碗白砂糖下去,邊煮邊攪拌,不多時便將收幹了水的紅豆泥盛起。
案板上放著發酵了一夜的麵團,沈小漾分成了十來份,滾成了圓球,紅豆泥也分成了相應份數,捏成一個個小團。
按扁麵團,放上紅豆餡,四周的麵往中間提好捏緊,包子轉眼成型。
紅豆包全部包好後放到烤盤裏,塞進烤爐。
這個時代還沒有烤爐,沈家廚房的烤爐是沈小漾前兩天找工匠砌的,這種原始烤爐溫度不容易操控,她花了不少時間熟悉。
待到包子烤好,烤箱門打開那一刻,香味撲鼻而來,晾了會兒,沈小漾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包子掰開,久違的紅豆清香。
“阿姐,真好吃!”沈二郎已經塞進嘴巴,讚歎不已。
“去,把三郎、四娘都喊起來吃包子,涼了就沒那麼好吃了。”
“好咧。”
鍋裏還溫著早就煮好的小米粥,沈小漾盛了四碗粥,擺好紅豆包,沈家三小也洗漱完畢過來了。
三郎和四娘原本猶有些睡眼惺忪,看到包子的那一刻瞬間精神起來。
“阿姐,這就是你烤出來的包子麼?”三郎十分好奇,前幾天阿姐說包子也能烤來吃,他就想知道是什麼味道了。
“阿姐,這個和蒸的包子真的不一樣呢。”四娘大大咬了一口包子,紅豆泥細密綿軟香甜的口感分外合小女孩口味。
沈二郎默不作聲,摸了一個又一個包子,紅豆包不多,不趕緊吃三郎四娘就要開始搶了。
沈小漾就著小米粥吃著紅豆包,內心裏淚流滿麵,自從來到這個要啥沒啥的破時空,她想吃個紅豆包都得從烤爐砌起,她容易麼tt。
要不是穿越前為了認證某菜譜網站的廚師頭銜,研究了成千上萬的菜譜,創作了一整年的飯菜,她來這兒也隻能夢裏嚐口家鄉味。
四張口很快吃完了所有紅豆包,三小眼睛發亮地看著沈小漾:“阿姐,以後我們不賣雜貨了,賣包子!”
沈父尚在時,沈家雜貨鋪靠著從過路旅客手裏進些東西南北的貨物來賣,生意不好也不壞,賺不了幾個錢,也隻一家五口糊口而已。
若是日子就這麼過下去,倒也沒什麼。糟就糟在一個半月前,沈父見人家山貨賣得好,便想著去山村裏收點貨,好歹賺一小筆,過個好年。熟料路上撞見劫匪,不但貨物被搶了,命也丟了。
人這運氣一背起來,便如沈父這般了。
沈父一去,家裏剩下四個孩子,沈小漾十三了,沈二郎十歲,沈三郎七歲,沈四娘五歲,一家子突然沒了大人,日子還沒想好怎麼過下去。雜貨鋪也暫時關了。
沈小漾想起這境況,歎了口氣,說道:“咱們不能賣包子。”
“為什麼?這包子這麼好吃,別人家又沒有。”三小想不明白。
“做包子太費勁,賺的錢又不多。你看隔壁的包子鋪每天三更就起來做包子,還兼賣豆漿和稀飯,生意也一般般。”烤爐這麼落後,一天烤不了幾個包子,起早摸黑的,她還長不長身體,三小還算是小娃娃,又幫不上忙。
三小聽了,安靜的不說話了。要是阿姐天天要這麼早起來,他們也心疼。
正在此時,“當當當”的鈴聲響起,是鋪子有人來了。鋪麵和後院有點距離,一般人家在鋪子大門旁掛個大鈴鐺,鈴鐺聲音比敲門聲清脆,人在後院也能聽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