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明被段譽的孝心所感,也不由得微微動容。
便在這時,忽聽枯榮大師道:“譽兒,你坐在我身前。那大輪明王再厲害,也不能傷了你一根毫毛。”他聲音仍是冷冰冰的,但語意中卻頗有傲意。
“是。”段譽答應一聲,彎腰走到枯榮大師身前,不敢去看他臉,也是盤膝麵壁而坐。枯榮大師的身軀比段譽高大得多,將他身子都遮住了。
段正明頓時放下心來,枯榮大師不僅在天龍寺輩分最高,身份最尊,實力也是最強,一身禪功足以傲視當世,要保護段譽自是綽綽有餘。
段正明轉而又向林天道:“淩賢侄,一會兒你也要小心些才是。”
林天微笑點頭:“陛下請放心,我自會小心的,在下武功僅僅做個觀眾,自忖還是沒問題的。”
當下林天拿起自己的蒲團,走到南邊靠著牆壁坐下,安心等待好戲上演。這可是現場觀看的武俠大片啊,林天特意為自己找了一個好的位置坐下。
牟尼堂中眾人各自準備,霎時間寂靜了下來。
過了好一會兒,隻聽得本因方丈的聲音在屋外響起:“明王法駕,請移這邊牟尼堂。”
這時就聽另一個聲音道:“有勞方丈領路。”
聽聲音甚是親切謙和,彬彬有禮,一點也不像是強凶霸橫之人,應該就是大輪明王鳩摩智了。
除了說話的兩人之外,聽腳步聲還有八九個人,腳步聲卻比兩人粗重了許多。牟尼堂乃是天龍寺中要地,尋常寺眾平時不許靠近,想來這些人多半是鳩摩智所帶來的隨從。
就聽板門“吱呀”一聲被推開,本因方丈說道:“明王請!”
“失禮了。”那大輪明王客氣一句,便舉步進了堂中,率先向著枯榮大師合什為禮,說道:“吐蕃國晚輩鳩摩智,參見前輩大師。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
林天不通佛法,聽不懂這四句偈言是什麼意思,但在場的眾多天龍寺高僧卻是不由得心中一驚,暗道這大輪明王博學精深,果然名不虛傳。竟是一見在麵便道破了枯榮大師所參枯禪的來曆。
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麵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據佛經中言道: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淨與無淨’。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般本相: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來佛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枯榮大師數十年靜參枯禪,還隻能修到半枯半榮的境界,無法修到更高一層的‘非枯非榮、亦枯亦榮’之境,是以一聽到大輪明王的話。便即凜然,說道:“明王遠來,老衲未克遠迎,還請明王恕罪。”
大輪明王鳩摩智道:“天龍寺威名,小僧素所欽慕,今日得見莊嚴寶相,大是歡喜。”
林天定睛向這天龍世界中赫赫有名的大輪明王鳩摩智瞧去。隻見他一身黃色僧袍。不到五十歲年紀,布衣芒鞋,臉上神采飛揚,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是明珠寶玉,自然生輝。令人一看便忍不住心生欽仰親近之意。
不過林天卻知道。別看這鳩摩智長得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樣,實際上可不是個善茬,在原本的曆史上,他做的惡事可不少,說是大奸大惡之輩也不過分,若非後來被段譽以北冥神功吸去了他的一身內力,從而大徹大悟。隻怕也不能在曆史上留下一代高僧的美名。
再從板門中望出去,隻見門外站著八九個漢子,麵貌大都猙獰可畏,不似中土人士,自是大輪明王從吐蕃國帶來的隨從了。隻是身份不夠,不能進屋,所以留在了屋子外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