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贈經(2 / 3)

他是知道林天就精通這種雙手分使兩種武學的絕技,在而周伯通此時也用出了這一絕技來,在臉上前幾天他聽到的林天和周伯通的對話,這讓黃藥師都有些好奇這項絕技是不是九陰真經上所記載的了!

歐陽鋒和黃藥師的心思相同,畢竟他不久前才和林天的九陰神爪和大伏魔拳的正奇相合交過手。而此時看到周伯通竟然也精通這種雙手分使兩種武功的絕技,這讓歐陽鋒幾乎認定了這絕對就是九陰真經上的功夫了。因此歐陽鋒對九陰真經就更加的期待了。

“砰”的一聲,兩人對了一掌之後各自退了開去。歐陽鋒沒想到當年他沒怎麼看得上的周伯通此時武功竟然不比自己差多少,若是生死相博的話,歐陽鋒有信心最後活下來的那個人一定是自己,但很可能自己也要身手重傷。這樣一來就有些太得不償失了,於是歐陽鋒在和周伯通對了這一掌之後,並沒有在向周伯通攻擊,而是站在哪裏看著周伯通說道“老頑童想不倒幾年不見你的武功竟然精進到這個地步,還真是可喜可賀啊,看來你應該已經學會了九陰真經上的武功了!”

周伯通剛剛在和歐陽鋒對敵的時候確實下意識的用出了一些九陰真經上的武學,這些都是他直到郭靖的時候無意之中學會的。想到他曾經答應過王重陽絕對不學習九陰真經上的武功,哪怕是林天已經給他忽悠的相信了王重陽不會介意這件事,但還是讓周伯通有些傷感!

“歐陽先生這可就說錯了啊,老頑童剛剛和你對敵之時,用的可不是九陰真經上的功夫啊!”林天的聲音這個時候傳進了過來“老頑童所用的武功大部分都是他看過九陰真經後,受到經文的啟發自創出來的武功。和九陰真經上的武功雖有相似之處,但卻並非是九陰真經上的武功!”

歐陽鋒聽到林天的話後把目光望向了林天,他可是聽說歐陽克說起過這林天精通九陰真經上的功夫的事啊!此時聽到林天的話後自然是有些好奇了。

“早就聽克兒說過,林小兄弟精通九陰真經上的武功!今日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啊,但卻不知道林小兄弟又是從何處得來的九陰真經呢?”歐陽鋒看好林天說道。

說起來歐陽鋒確實很好奇林天的九陰真經到底是學自何處。如果讓他知道了的話,也許也不用在桃花島算計黃藥師和周伯通手裏麵的九陰真經了。

“歐陽鋒雖為西毒,但也是天賦絕倫,最難得的是你是這天下對武學最癡迷之人。今日一見確實名不虛傳”林天笑著說道“天下高手除南帝之外今日幾乎全部齊聚桃花島,這本來應該是一件幸事,可惜一部九陰真經卻成為了你們心中的執念,難免讓人感覺有些可惜!”

黃藥師、洪七公和歐陽鋒三人聽了林天的話後想法不已,但卻把目光都集中到了林天的身上。

“林大哥你可惜什麼?”郭靖不明白林天話中含義,於是開口相問道。

“不管是黃島主,還是歐陽先生或者是七公和老頑童,他們無一不是天資卓絕之輩,而且他們幾人的武功都是當世少有。但卻為了一部九陰真經而爭鬥一聲!可惜他們卻忘記了這《九陰真經》的來曆了!”林天說道。

“九陰真經什麼來曆?”郭靖好奇的問道。

“這要說起《九陰真經》要先提起一位奇人,此人名叫黃裳本是大內文官,宋徽宗皇帝於政和年間,遍搜普天下道家之書,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稱為《萬壽道藏》。而委派刻書之人,便叫做黃裳。黃裳刻書時已然67歲。因害怕這部大道藏刻錯了字,皇帝發覺之後不免要質其死罪,所以就逐字逐句極為細心的校讀。不料想這麼讀得幾年下來,他居然便精通天下道學,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他無師自通,修習內功外功,竟成為一位武功大高手。後76歲時宋徽宗皇帝下旨讓黃裳帶兵剿滅明教。怎奈朝廷官兵貪生怕死,接連吃了敗仗。再加上明教高手眾多,黃裳心下不忿,便親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戰,以一人之力敗盡明教重高手,還殺了幾人。有幾個是武林中名門大派的弟子,於是這些人的師門眾人約了別派的許多好手,來向他為難,罵他行事不按武林規矩。可笑黃裳本是文人又從那裏懂得江湖規矩,於是兩方人開始理論起來,最後動起手來。黃裳不懂江湖規矩,也無師傅指點其武功,失手又打死了幾人,但他寡不敵眾,也受了傷,拚命逃走了。那些人氣不過,將他家裏的父母妻兒殺了個幹幹淨淨。後黃裳逃到了一處窮荒絕地,躲了起來。將那數十名敵手的武功招數,一招一式全都記在心裏,苦苦思索如何才能破解,他要想通破解的方法,去殺了他們報仇。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終於每一個敵人所使過的古怪陰毒招數,他都想通了破解的法子。他十分高興,料想這些敵人就算再一擁而上,他獨個兒也對付得了。於是出得山來,去報仇雪恨。可惜黃裳尋遍天下,隻找到了一個仇人,這人是個女子,當年跟他動手之時,隻是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但黃裳找到她時,見她已變成了個六十來歲的老婆婆。原來他獨自躲在深山之中鑽研武功,日思夜想的就隻是武功,別的什麼也不想,不知不覺竟已過了四十多年。但見那老婆婆病骨支離,躺在床上隻是喘氣,也不用他動手,過不了幾天她自己就會死了。他數十年積在心底的深仇大恨,突然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還給那老婆婆喂粥服藥。那黃裳心想自己也沒幾年好活啦。他想這番心血絕不可就此湮沒,於是將畢生所學著成《九陰真經》傳之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