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一提議,想要從星辰公司那裏獲取人類意識編碼核心的授權,一個可能的切入方向,是電子遊戲。
彗星速遞很快在銀狐基地中開始了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
總體上來看,吳樹,張嶽,李淩等人都覺得這件事情基本上是靠譜的,雖然聽上去非常離奇。
而吳樹的建議更是非常中肯,開發的工作,硬件要先放在一邊,最主要的還是內容,是遊戲的設計。
蕭一重新坐回椅子裏,開始構思遊戲的設計。
蕭一問:“什麼樣的遊戲,能夠對自然人產生如此強烈的吸引,以至於他們願意把自己的大腦接入其中呢?”
張嶽仔細想了想:“必須是能夠提供除了視聽之外的其他感官的遊戲,比如觸感、痛感、嗅覺等等。”
蕭一想著:“也就是說,這個遊戲必須有相當的沉浸體驗對麼?”
吳樹補充:“這種沉浸,還必須能夠引起足夠的探索渴望,人們不應該麵對無窮的細節,卻不知道從何做起。”
蕭一大致想了一下:“我覺得,我們可以構建一個虛擬的城市,玩家在這個虛擬的城市中,擁有第二次人生。在我們的世界中,他們可以重新選擇他們的人生。一個在平凡崗位上默默一生的人,可以是都市中暗賽道賽車的冠軍,也可以是在一個區域內呼風喚雨的街頭霸主。”
李淩補充了非常重要的一點:“沒錯,另外,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建立一個平行的社交體係。在這種體係下,我們的遊戲中,必須有足夠黏著度的社交關係。隻有這樣,用戶才會真正沉浸到我們的世界中。”
隨即,廳堂最末端的桌子被拉到了廳堂的中間,幾把椅子圍繞著桌子。
這裏很快變成了彗星速遞的開發中心。
張嶽調侃道:“我看咱們彗星速遞這個招牌,是掛不下去了。說是速遞公司,結果從一開始接的就是防務任務,現在呢?咱們的主要工作,居然就變成了開發遊戲。”
蕭一倒是並不這麼認為:“我看不盡然,不信你看看報表,現在彗星速遞的主要營收,還是小行星帶的貨運業務。”
李淩居安思危:“可是隨著土星戰事的終結,小行星帶的貨運業務的節奏應該會慢下來了。咱們業務的增長可能有麻煩了。”
張嶽在星際市場混了很多年,對於市場的波動了然於心:“這你大可不必擔心。木星、土星打得亂成了一鍋粥,這種情況下,戰後重建,對於土星、木星來說,都需要巨量的資源運輸業務。可以這麼說,彗星速遞貨運業務的增長,非但不會下滑,反而會上升。”
很快,彗星速遞已經構建了遊戲的基本世界觀。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彗星速遞很快完成了世界觀部分。
蕭一簡單介紹了這個遊戲:“總體來看,我們這個遊戲的設定是一個開放世界,時代設定在比我們現在的科技要更高一個階段。遊戲世界中,是一個現代都市。吳樹,你來介紹一下這個城市的基本狀況,你負責這一部分。”
吳樹簡單介紹了這個城市:“城市的設定上比較完備,主要分為三個區。上區,中區和下區。”
吳樹展開了自己的設定。
“總體來看,正如蕭一所說,城市的科技設定為近未來,玩家仍然能理解其中相當數量的科技。但是其科技的力量比現實中的會更高,更強。”
“但是強大的科技非但沒有解決城市的社會問題,相反,加劇了不同階層之間的衝突。”
“城市的上區仍然保留著良好的秩序,公共服務非常晚輩。掌控著這個城市的人居住在上區,房屋密度非常低。社區的設計,以生活的舒適和完善為主。麵積占據了整個城市的百分之五十,但是隻有百分之五的人生活在這裏。”
“中區是工業區,主要的工業經營活動,各種工業生產全部集中在中區,這裏的汙染十分嚴重。麵積占整個城市的百分之十,生活著百分之四十五的人。”
“而下區,則完全是沒有任何秩序的叢林,這裏的經濟活動完全沒有納入現行經機體係之中。這裏的麵積占整個城市的百分之四十,但是生活著整個城市百分之五十的人。下區在規劃上,是上區和中區的的垃圾傾倒場所。”
張嶽聽著這個設定,覺得總體上還是可以接受的:“沒錯,這是非常正常的選擇。玩家在整個係統中,需要完成的任務,當然就是從下區開始,逐漸向上區晉升,是這樣的麼?”
蕭一搖搖頭:“不是的。這個遊戲在設定上非常殘酷,玩家處在上區、中區還是下區,全部要靠遊戲開始時的隨機分配,而想要在遊戲中跨越不同的區劃,則需要挑戰區域邊境的安全巡邏力量,一旦發現,將會清空玩家的資產,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