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三娘的盛情,清歡不忍拒絕。於是三個人拿著河燈,還有春杏下午就已經準備好的小食,一同出了門。
外麵十分熱鬧,取消宵禁對於百姓來說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老老小小,都拿著河燈,往姑蘇河走去。
在路上,清歡邊走邊問:“三娘可曾聽過璘王?”
“知道,是聖上的長子。”
“立了太子,璘王又在何處?”
“這個不曾聽說,不過我可以去打聽一下。”
三娘就是這點很好,從來不過問緣由,想清歡這樣沒頭腦地打聽璘王,任何人都會先追問原因。
但三娘不會,她隻會為清歡解決問題。
步行了半個多時辰,她們才達到姑蘇河畔。河畔早就升起了燈,將河水照的波光粼粼的。
河麵上有幾艘畫舫,也點亮了角燈,在河水的照映下顯得十分迷人。
河畔已經站立著很多人了,大家都紛紛將自己的河燈放上水麵,然後閉眼,雙手握拳,虔誠地禱告著。
三娘也給了一盞河燈給清歡,一共三盞,一人一盞。放河燈不是百姓自己的想法,是官府的告示上寫,暫停宵禁,共舉河燈,為太子祈福。
所以所有的河燈裏麵,放著的都是寫給太子的祝福語。不過也不乏有的夾帶私貨,將自己的小小心願也放了進去。
但是清歡沒有,她去點燃了蠟燭,走到了河邊,小心翼翼地將河燈放下。玲瓏的河燈立馬被水流帶走,漸漸地消失在朦朧的火光之中。
她心裏默默想著:李稷,希望你在皇城裏,能一切安好。
河水深流,沒發出一點響聲,隻有身邊嘈雜的人聲,似乎在回應著她的期望。
回去的時候,要跨過一座分支的小橋,橋洞下也有幾盞順水流下來的河燈,想必是有的人懶怠走到河邊,就在上遊就放了。
這幾盞孤燈晃晃悠悠,很快就流到河裏,融進了忽明忽暗的河燈隊伍之中。
從這裏看,河麵上一片星星點點,其中包含著多少人的小小心願,永遠都不被人知道,連同清歡的心願,最後都順著河水流走,消失在黑暗之中。
第二天,三娘就告訴她,璘王仍舊在皇城裏,沒有冊封也沒有懲罰,一切如同往常。
雖然是這麼說的,但是隔著千山萬水,和不可逾越的鴻溝,誰知道他在皇城裏,是不是一切順利呢。
那個孩子天性聰穎,善察言觀色,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秋天已經到了,那麼冬天也不會太遠。放河燈之後不久,一場初雪在夜間悄悄降落,又為人間裹上了一層棉被。
姑蘇的冬天沒有朝城的冬天那麼冷,冬風似乎也暖和很多。春杏一早看到雪就十分興奮,做完所有的事後,就跑到院子裏開心地玩起雪來。
清歡推開許久沒有開過的後窗,湖麵雖沒有結冰,但早就沒了遊船,也沒了枯黃的荷葉。湖岸有一些孩童,也在開心地玩著雪,一切都那麼祥和寧靜。
可誰知道,一場戰爭,正在悄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