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複得的生命(1 / 2)

映江市,麓野小區,30層頂樓上。

一位穿著邋遢、目光渙散的男性正站在圍欄處,夜晚的涼風吹拂在整座城市裏,夾雜著一些歡聲笑語,與閃爍的燈光交相輝映,別有一番美麗的夜景,隻是此刻的王啟,卻沒有絲毫的感覺,他的心裏隻有無限的痛苦和悔恨。

他本是印江市的一位普通國企員工,沒有人脈關係,但是勤勤勉勉,工作上一絲不苟,終於在年過三十之際,得到了領導的賞識,獲得了股級幹部升遷的機會,而他也十分爭氣,成功把握住了這個機遇,筆試、麵試名列前茅,升遷的事基本塵埃落定。

卻不想此時,冒出一位名叫秦劍文的程咬金,這是一位身世不俗的高幹子弟,他來這個單位隻是為了鍍金,升遷的事宜也因為他而出現了變故。

後麵的事情就變得顯而易見了,秦建文的舉薦、上位隻用了短短的兩周,而王啟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全部付諸東海,化為雨煙,他憤怒、不解,多次提出異議,不過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毫無疑問,他都失敗了。

他本是一個偏執的人,不然也不會偏安一隅,工作多年才有了這麼一個機會,經過多方谘詢了解,他知道了整個事情的始末。

他將自己的故事寫了下來,形成案例文件,提交到了上一級的監管部門,卻不想,就是這麼一件簡單的事情,卻帶來了他長達一年多的痛苦往事。

他的材料確實提交到了監督部門的領導手中,而這位剛上任的領導,立馬新官上任三把火,派出人員進行調查,被找到的王啟當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將整個事情詳盡闡明,這個事件也正式浮上台麵。

但是無論是王啟、還是這位領導,顯然都低估了這位高幹子弟身後的力量,雖然材料正式遞交,卻因不知道什麼原因,被攔了下來,而此時,是否繼續提交這紙訟狀的王啟,就變成了雙方博弈的籌碼了。

起先是領導和同事的好言勸告,勸他將事情撂下,不要做無謂之爭,但是此時的王啟豈能放手,無論麵對勸告、警告、甚至脅迫,他一概無視,但是漸漸的,他發現了事情的不對勁。

一開始是接送孩子的奶奶發現的,她說經常有些不認識的人跟在後麵。

接著是家中的大門出現了被撬的痕跡。

後來莫名收到一些不明人士的恐嚇信和不良言論的郵件。

他的做法也十分簡單粗暴,他將所有的事情,包括這些經曆全部發到了網絡上,企圖通過輿論的壓力來約束這些人的作為。

卻不想,這卻把他推向了風口浪尖,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千古名言還是有它的道理的,一開始占據了道德輿論優勢的王啟自然是春風得意,一時之間各種人肉、批判層出不窮,但不知何時,這份聲討卻轉變了方向。

有人開始質疑他發帖的目的,內容的真實性,更多的人開始歪曲事實,說發帖的王啟是有意迫害、伺機報複,漸漸地,有人在暗中推波助瀾、故意抹黑,人肉和批判的對象也漸漸變成了王啟,責罵與嘲諷聲淹沒了這個男人。

在生活中更是變本加厲,年邁體弱的父親不知被誰推下了樓梯,因此重傷住院,報警後由於是陳舊小區,缺乏監控設施,犯罪嫌疑人至今沒有著落,但是無論從時間、地點看,這都是一件有預謀的事情。

孩子在幼兒園被無故刁難,逐漸害怕上學,而他們夫妻兩人,在單位中更是感受到了不尋常的意味,慢慢被剝離到集體之外,而其中的一些事情,更是被扒到了網上,活該、正義的懲罰、自作自受的言論漫天飛舞。

終於,在某一天,看好他的領導把他叫到辦公室與他促膝長談了一番,期間暗示了一些事情,要麼妥協,要麼離職,一邊是年邁父親的高額手術費,一邊是妻子的抱怨數落和孩子的哭泣,這個男人第一次感覺到了深深的無助。

他妥協了,甚至再次見到秦劍仁時被指著頭嘲諷,他都沒有回一句,隻是默默地承受著一切,整個事件以他的妥協而告終,而那位新任領導,也因為各種原因,將這個事情擱置在一側,不再深究。

本以為事情過去了便過去了,他卻沒想到,對於這個風雨飄零的小家庭,這件事情便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房貸、醫藥費讓本不富裕的家庭捉襟見肘,看著存款一日日減少,生活中少了些溫情,多了些柴米油鹽的爭吵。

終於,在一次爭執中,王啟失手打了她一掌,妻子在氣憤和傷心之下,毅然提出了離婚,兩人的婚姻至此結束,終究沒有逃過七年之癢的魔咒,懷著愧疚、懊悔的心情,王啟選擇淨身出戶,孩子也跟了妻子。

老父親的身體本就不堪,在摔下樓梯之時,磕碰到了腦袋,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終於在一次搶救中,回天乏術、撒手人寰。更想不到的,自己的母親因為刺激過度,又缺乏平日的休息,觸發急性心肌梗塞,追著父親的身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