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蘭兒(1 / 2)

心的沉澱,離道就不遠了。

起來收拾好。女人的出門,不說別的,一個頭飾就得捯飭一陣子,陳家儀也不例外。難得有這麼一個好日子,畢竟光複了,如果說,平時碰到個急診,那就另當別論了。

出門時,韻猶未矣。

陳家儀住的地方離開會的廣場僅一袋煙的功夫,走路用不了半刻鍾,兩步地,很近。以前,街鄰右舍的孩子們常到那邊玩,瘋得興濃,有時竟忘記回家吃飯的點,當媽的擼起袖子提起鞋,一路喊著就去了。

一切停當,才欣奕出門。行至巷口,遇見蘭兒,自從出嫁,這是頭一回見麵,結了婚,人變得水靈白皙多了。說著話,瞅瞅模樣,人一過門,女人還是被圈養起來的好。你看,找對了婆家,既不經風,又不見雨,出落得大大方方幹幹淨淨,讓生活一滋潤,這人就是巧長。

蘭兒的福氣好,不說別的,碰到日本人投降,雇傭的那家女主人給了那麼多的東西。整卷的布匹,精致的明代茶具和生活用品,還有雕刻如鏡麵般的鋪櫃等家什。商人的大方,讓人看到蘭兒做人的本分。可恨的是,被雇傭的幾個波依沒有得到些什麼,在女主人麵前使勁鼓搗蘭兒的不是。竟領著女主人到蘭兒的娘家又要回些布匹之類的,幸好鋪櫃沒有被抬走,惹的一巷子人看熱鬧。

別了蘭兒,往大有倉廣場匆匆走去。路上多有熟人,點個頭,說句話,等到了會場,已是人山人海了。

在這個舉城同慶的日子,終想看看其盛況,沒走幾步,竟和曾文賢撞個滿眼。心想,說啥應啥,對著曾文賢會心的一笑,彼此算打了招呼。

廣場少些空地,人擁擠了些,往寬敞的地方挪了挪步,曾文賢問:“久兒回鄉下去啦?”

陳家儀點點頭,“走了有一個多星期。”

“這孩子就是固執,等平靜些再回去看看也不遲。”曾文賢說。

“一個人在家呆的時間久了也憋悶,回鄉下看看也好。和久兒說了,多住上一段日子,到時,讓得祥去把她接回來。”

“難得你這麼體貼。”

“想想,孩子們也不容易。得祥經常不在家,回來被窩還沒捂熱,就得趕回去。一個挺大的院子就剩下兩個半女人,冷清。再這樣下去,我都快撐不住了。”

“也是,踅摸著留一兩戶人家,人一多,院子就熱鬧了。”

“不好找,知根知底的沒有,找上門來的又挺擔心。這一段時間,我讓舊院的老兩口搬過來住,暫時和我做個伴。”

“這下也好,但總不是長久的辦法。不如等時局穩定了,讓得祥回來,鎮上的生意找一個掌櫃的打理就是。這樣,兩頭兼顧,省的來回跑。”

“愁的是,孩子們的事不好說,言重了,不行,輕了等於不說。何況是生意上的事,不好參言。”

陳家儀從一走進會場,就感覺到周身的熱烈和耳畔的吵雜無比,好像人們不是來慶祝城市的光複,而是伸張這幾年的苦楚,憋悶,屈辱,整整八年的時光。人生有幾個八年,就被日本人像狼一樣的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