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深秋,漫山黃葉凋零,在這邽山中,更顯寂寥。
我們的故事,便從這深山環抱中的一個小山村,開始了。
“玉清,外麵天寒地凍的,你又穿的單薄,今天早點回來吧,娘給你熬了些米粥呢。”
隨著話語,在一間略顯簡陋的茅屋中走出一位三十許的婦人,鄉村之中,自是不會有何傾城絕色,且在繁重的農活下,有絲絲蒼老顯現,但婦人眉宇間卻不似尋常農婦,雙目開闔間隱隱有精光閃現,她所叫的卻是在村頭河邊的一塊巨石上讀書的少年。
少年身體略顯單薄,相貌平平,乍一看,一點出奇之處都沒有,但仔細審視,便會發現少年身上那股濃鬱的淡漠,仿若世間獨我一人的寂寥。
此時,少年正捧著本書,看著遠方仿佛接天聯地的瀑布。
那兒叫做卷天簾,是遠近聞名的勝景,不少達官貴人,文人騷客,慕名遠來,隻為一睹這天地奇觀。
此時的少年在那氣勢磅礴的瀑布下,竟依稀映射出一股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境,一身洗得發白的麻布衣服,在那遠處飄來的水霧中,沾染著滴滴水露,身體因為寒冷有一些微微的顫抖。
聽到婦人的呼喊,少年轉身爬下巨石,緩緩向村裏走去。
“清哥兒,這次回來的很早呀。”
一個爽朗的聲音傳來,這是一個五十許的高大老人,透著一股鄉土的厚重。
“嗬嗬,張爺爺,今天娘讓我早些回去呢。”
“天冷了,你穿的太單薄,以後還是不要去河邊了,快點回去吧,別讓你娘等急了,這倆番薯你拿著,晚上烤了吃吧,你身子弱,要多吃點。”說著,老人笑了一下,不等少年反應過來,便扛著鋤頭向家裏走去。
這是村子的村長,曾中過舉人,因仕途無望,便來到了這個村裏,向來德高望重,為人良善,少年家受其恩惠良多。
一路上村人都熱情的跟少年搭話,鄉村人家,少了許多市儈,多了許多淳樸,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和諧愉悅……
“娘,我回來了,今天背下了好多書呢。”少年微笑著向婦人說道,“村長爺爺給了我兩個番薯,我給您烤了吃。”
“恩,咱家受你張爺爺恩惠,你要記得,不可忘本。”婦人聽言柔柔一笑,慈愛祥和。
少年鄭重的答應一聲,便將番薯放到爐邊烤著,陪婦人談笑吃飯。
一切妥當天已經黑了,村裏人家沒有娛樂活動,故天黑便是睡覺的時辰,少年跟娘親晚安後,便回到自己的屋裏。
一張床,一條凳子,一個竹子編的小桌,這邊是少年屋裏的全部家當,看著屋外萬籟俱寂,少年將自己手探向自己的懷中。
那是一塊玉佩,上麵雕刻了一把古劍,整塊玉晶瑩剔透,一看便不是凡品,這塊玉和少年的名字還有不小的關聯。
少年一家乃是從外麵遷移過來,那時少年還未出生,來的也沒有少年的父親。
在村人幫助下落腳後,不過半年多便降生到世間,母親開心之餘,宴請鄉裏老少,為孩子辦酒宴,說是酒宴其實就是一些家常便飯,幾杯水酒,但這已是不小的開支了,就在請村長為孩子起名字的時候,突聽屋外傳來一聲無量天尊。
隨之而來的是一位麵如冠玉,腰係環佩長髯道人,此時道教興盛,天下布道,故道人甚受尊敬,村人都變得手足無措,婦人亦惴惴不安,雖曾在江湖中呼風喚雨,但麵對這樣的一位神仙似道者仍感忐忑。
“貧道路過此地,本欲一觀卷天簾勝景,卻一時心血來潮,感到貴子與我有緣,特來一見,望你莫要見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