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兩大帝國的較量少林是幫不上忙的,但是,和明教的較量,以及阻止慕容氏爭霸天下,少林卻有可能派上用場。
那逍遙大事,最難的卻不是阻止契丹,也不是阻止宋朝,卻是阻止慕容世家。
阻止契丹,這是俠義之事,為國為民,曹子諾登高一呼,哪怕不靠西夏和靈鷲宮的勢力,單單尋喬峰獲得丐幫的幫助,怕都能聚集大群武林中人,而至於宋朝,從趙光義後,怕是再不可能統一天下。
宋朝富有四海,但是,實際上此時卻已經臨近崩潰邊緣,這是一個過於臃腫的國家,官員,以及戰鬥力低下的廂軍多的嚇人,各項花銷更是恐怖至極,而最恐怖的卻是連皇帝和吏部大臣都不知道自己國家有多少倉房,又儲存了多少糧食和貨物以及銅錢。
這宋朝,實際上和隋朝很像,隋煬帝三次征討高麗,卻是因為自己過於兒戲敗光了他老爹留給他的精銳驍果衛,結果天下有變,隋朝明明有充足的糧食儲備,充足的金錢,卻依舊失掉天下。
隋亡後留下的糧食卻是堆積如山。被唐朝白撿便宜。
而宋朝亦是一般無二,趙光義敗光了趙匡胤留下的精銳部隊,僅有西軍保持戰鬥力,到北宋末年童貫登場。西軍也分崩離析,被金國搶的那叫一個痛快,到南宋滅亡,更可笑的是蒙古人打下宋朝的城池,搜羅城池內的屋子儲備倉庫卻能看到堆積如山,連串著銅錢的繩索都爛掉的大量金錢。
隋煬帝滅亡是因為敗掉驍果衛,更是使得大部分文皇帝留下的名將死於遼東,而北宋和南宋之亡亦是一般,從北宋開始,楊家將。狄青等,南宋的嶽飛等,皆是直接或者間接死於朝廷之手。
如此相似的兩個朝廷,哪怕曹子諾轉而全力支持北宋統一天下怕是都沒有絲毫希望。
所以,對於阻止北宋統一天下。曹子諾從不覺得是個問題,很多人不知道北宋在五路大軍攻擊西夏之前實際上還曾出過另一件轟動的事情。
當時北宋有個文臣給皇帝上了一份奏折,是關於滅西夏和吐蕃的,大體是先滅吐蕃,後滅西夏,這份奏折寫的極為生動,當時皇帝便激動了。於是毫不猶豫的給了這大臣極大的權利。
然後,這大臣也爭氣,領著幾千士兵就出發,直接攻入吐蕃境內,結果,一戰勝。再戰依舊勝,繼續戰,還是勝,逼迫的吐蕃狼狽而逃,損兵失地。然而,就在這個大臣即將滅亡吐蕃,然後按照他的奏折再滅西夏的時候,皇帝做了一件事情。
皇帝召回了這個大臣,和趙構召回嶽飛一般,在這大臣即將滅掉吐蕃,解決後顧之憂,順帶取得對西夏的地利之前,皇帝召回了這大臣。
沒有理由,甚至沒給那個大臣一個解釋,就那般召了回來,不過,這皇帝到底比趙構厚道,他給了那大臣一個大大的官做,當然,沒有實權的那種。
再之後,皇帝興致勃勃,親自組織五路大軍開始攻打西夏,當然,為了杜絕再出一個如之前那大臣那樣牛掰人物的情況,這皇帝做了件蠢事,五路大軍居然是各為其主,沒有一個共同的指揮者。
想當然耳,這五路大軍一開始把西夏打的落荒而逃,隨即卻被西夏人發現,這五路大軍居然各自為戰,於是,西夏人借用了後世努爾哈赤的戰術,管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靠著這戰術,西夏完敗宋軍,這是趙光義後北宋又一次大敗,比小趙那次更慘,小趙那一次失敗,宋朝依舊還有力量,雖然打不過契丹,但是對於西北光大地區,以及吐蕃,和西南的交趾都擁有絕對壓倒性的優勢,而這次一敗之後北宋徹底垮台,西夏獨立,迅速壯大,幾十年後李元昊立國,吐蕃得到機會恢複生機,很快強大起來,交趾也隨之對宋朝不再那般敬畏。
實際上不算這牛掰的家夥,在其後也有一個不下於這家夥的名人,那名人卻是更出名,便是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範仲淹,李元昊叛亂的時候,範仲淹便在西夏邊境,而事實上他也成功擊敗了李元昊,更是提拔了兩個後世名聲如雷貫耳,甚至不在嶽飛之下的名將,種世衡和狄青。
隻是,很可惜,西夏叛亂剛平,範仲淹參與朝廷改革,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被貶官,然後,老種經略和狄青開始戍邊,以這兩人的實力本是有希望滅掉西夏的,隻是同樣可惜,北宋已經沒有那份決心,於是這兩個絕代名將隻能成為守城之將,種世衡比較識相,不立大功,得以終老,而狄青比較悲催,立下大功,結果被宋皇帝給哢擦掉。
如此的北宋,曹子諾卻是完全不看在眼中,這樣的朝廷要是能統一天下,當真是老天爺都會笑死。
(啟蒙書網www.qm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