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過節事也多(1 / 3)

悠閑地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尤其是對什麼都不用幹的洛雲來說就更是如此。雖說今年的麥子收的早,但農家地裏也不是全閑著的。就像洛雲關心的稻穀,就是這個時節忙碌。不過拔草除蟲這類的活計洛雲想幹也輪不著他幹,盛夏已過,時令已進入七月。洛雲突然發現原本不常見的家家戶戶的媳婦少女們都忙碌了起來,梅姨更是天天被各家請去不知道幹些什麼。

洛雲很認真的對著黃曆翻了一下,才知道他忘了一個多重要的節日。上個月六月初六他不知道曬衣節還能說得過去,但這次他竟然過的連七夕都不記得了就真成了天天混日子混的不知年月了。

七月七日,七夕節。因為那遙掛蒼穹銀河兩岸的牛郎與織女兩大星座,或者說兩位傳說中的模範夫妻。人們為了紀念或者更多的期望自己也能有那樣忠貞不渝的愛情,乞求種種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所以,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一係列的祭祀活動。當然說是祭祀,隻是因為人們的活動都帶著向這對天上夫妻的祈禱與乞願。

洛雲不知道唐朝到底有沒有牛郎織女的傳說,不過從故事中牛郎耕種,織女養蠶抽絲,織綢紡緞。這種典型的平民農戶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當今的唐朝簡直一模一樣,至於唐朝之前是不是也是如此,對不起,洛雲曆史不好不清楚。不過就這兩日村中所見來看,唐代的人們更多的是在像兩位天神乞求各種東西,不單單向後世一樣把七夕節單純當做情人節隻有年輕男女才在意的節日。

中年人“乞福”“乞壽”;結婚成家的人“乞子”;當然更重要的是女人們“乞巧”還有年輕適齡男女共同的“求美乞愛”。當然,前麵幾種乞求就是在家裏準備好豐盛的瓜果、糕餅、巧菜之類的供品,夜晚對著星空祭祀牛郎織女星就好。女子們的“乞巧”就複雜多了,在七月七日夜晚前,各家女子。這個女子的範圍小到七八歲的稚齡女童,大到二十餘歲的已婚少婦都要為這‘巧’之一字而忙碌著練習準備。雖然唐朝開放女子並不是封建禮教下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結婚兩人全憑媒婆一張嘴,洞房才見真麵目的悲慘。畢竟女子有個好名聲更容易讓夫家人喜歡和接受,而這個好名聲,就洛雲所知,七月七的‘乞巧’禮占很大一部分。

所以與其說七夕是‘情人節’還不如說這天是‘女兒節’。至少洛雲覺得,故事中的男主角‘牛郎’在祭祀活動中幾乎是被忽略的。而他的那位仙女妻子則是被萬千少女所崇拜,爭相效仿學習。尤其是當洛雲知道各家女子們要親手製作各種小巧的針織布藝,美食甜品時,一直在感歎他家程沐怎麼就不是個女孩子,能讓他也沾點光。這話在洛雲拍著沐兒肩膀感歎著說出後,隻換來程沐一個白眼。

梅姨被請走了。雖然梅姨養蠶是殺手級的,但論手工女紅那絕對是村裏數頭一份的。所以一進七月,原本頻繁向洛雲家跑來請教梅姨的女子們一下子沒了,而洛雲三個被扔在家的男人更深刻的了解到梅姨的好處。無奈之餘隻有自食其力,幾乎一整天都呆在後山獵人小屋中。掰著手算算日子,也就還有三天就是七夕了,這天天吃燒烤的日子終於能結束了。不過看兩個小家夥抱著骨頭啃得那歡快樣,估計這日子是還沒過夠。

自從上個月給兩個小老虎解除了‘葷禁’,在幾天一頓肉的滋養下,兩個小老虎的體型已經很快超過小貓、小狗,正向大狗、野狼發展。當然相對的捕獵能力也在穩定增長中,今天烤的兩隻野雞就是震嶽的功勞。而小幽……長得比震嶽快,但幹的明顯比震嶽少,基本和洛雲一個級別的:隻管吃不管抓,沒事出出主意,比如:我躲著,你把兔子攆過來,我就一巴掌拍住等等。這都是洛雲在旁觀察兩個老虎捕獵後看出來告訴程沐的。

晚上回家路上,在村口看到洛雲的三叔李振財做在大樹樁上看兒子玩耍,一臉笑嗬嗬的模樣。自從上個月從城裏回來,李振財一直很高興。曲轅犁在他忙活下賣出了百餘架,這還是趕在別的木匠學會前。等別的木匠作坊已經開始仿製出售後,他已經帶著賺的錢回山裏了,後麵的小生意就不需要他在盯著了。利錢分潤下來他也得了不小的一筆,回來時給媳婦孩子買了不少東西,讓一直擔心他做了買賣就不顧家的妻子開心不已。

但大部分的利錢李振財沒動,直接交給了二哥添為對村裏修水池的錢,這也讓一直對他不放心的老爹既欣慰又高興。本來嘛,他想出去做生意賺錢就是為了家裏能生活的更好,沒想到讓所有人這麼反對。現在好了,他這個大侄子洛雲不但支持他還竟能出賺錢的好主意,又幫他說服了父親兄長,這一次買賣做下來大家果然都改了臉色。他大侄子說的對,他父兄不就是擔心他被改了商籍成了賤戶,他妻子不就是擔心他一去不回。那他就做大東家,躲在人家背後出主意;怕他跑遠了,那就在附近村縣幹,隻要有本事一樣能掙大錢。

這次他聽洛雲的回來幫著把水池子修好,二哥隻知道種地的好處。洛雲卻跟他商量了養殖的事,還有將來開飯館的打算。眼下一切都還在籌備,本錢要一點點攢,不做便罷,做就得能賺大錢。像外麵村子裏守著官道竟然隻開個一個棚子兩張桌子幾張草席的小攤,那就是沒本錢。攢夠了本錢直接開個大館子,這進出長安城的官道還怕沒人吃飯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