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離開長安以後,賈詡就辭去官職,輾轉來到張繡軍中,張繡對他執後輩禮。張繡準備反叛曹操,賈詡就幫他設計。據《三國誌·張繡傳》裴鬆之注引《吳書》,當時張繡采納賈詡的計策,對曹操說部隊要移動一下,又說軍車少,載重多,請求允許讓軍士們把鎧甲都穿在身上,武器都拿在手中。曹操沒有懷疑,照準。結果張繡的部隊路過曹營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打得曹操措手不及,落荒而逃。
麵對這次慘敗,曹操並未諉過於人,更沒有追究主張接受張繡投降的人,而是自己承擔了責任。據《三國誌·武帝紀》,曹操對諸將說,我已經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我下回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誤(諸卿觀之,自今已後不複敗矣)。當然,曹操的檢討,並不到位。他說他這次失敗的原因,是忘了讓張繡交出老婆孩子做人質(失不便取其質)。這仍然是給自己打圓場。但是,能夠不賴別人怪自己,就有進步的可能。漢獻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冬十一月,曹操再次南征張繡,果然大獲全勝。張繡成了喪家之犬,也南奔逃到穰(音瓤)城(今河南省鄧州市)去了。
不過,一個人要成熟,也沒有那麼快。漢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曹操第三次南征張繡,就出師不利,又差點栽了個大跟頭。這次南征,許多人是反對的。據《三國誌·荀攸傳》,時任軍師(參謀)的荀攸就對他說,現在張繡和劉表雖然在賈詡的撮合下結成了聯盟,但這兩個人是同床異夢的。張繡要靠劉表供應糧草,劉表又不能供,他們遲早要分道揚鑣。不如等一等,他們就不戰自敗(不如緩軍以待之,可誘而致也)。如果逼急了,劉表一定會來救援。可惜曹操不聽,結果困於穰城,劉表也果然出兵,曹操隻好撤退。
曹操一撤退,張繡就高興了,立馬派兵去追。賈詡說,追不得,追則必敗。張繡哪裏肯聽?結果大敗而歸。賈詡說,現在可以追了。趕快去,必勝無疑。張繡聽得目瞪口呆,說剛才不聽先生的話,才落得這麼個敗局。現在敗都敗了,還追什麼追?賈詡說,情況變了,你追就是。快去!張繡將信將疑,收拾殘兵敗將,又追了過去,果然大勝。這下子張繡百思不得其解了。張繡說,剛才以精兵追退軍,先生說必敗;現在以敗兵追勝軍,先生又說必勝。每次都像先生預料的那樣,張繡實在想不通。賈詡說,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將軍雖然善於用兵,實話實說,還是不如曹操。曹操既然決定撤退,必定親自斷後。將軍的兵雖然精,但將軍的將既不如曹操,曹操的兵也很精銳,所以將軍必敗。然而,曹操攻打將軍,既無失策,又未盡力,不戰而退,必定是大後方出了問題。他既然打退了將軍的追兵,必定輕車速進,放心趕路,留下斷後的將領軍隊就不是將軍的對手了,所以必勝。這番話,說得張繡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不能不心悅誠服,佩服得五體投地。我讀《三國誌·賈詡傳》這段文字,也不能不拍案叫絕。
天子離開長安以後,賈詡就辭去官職,輾轉來到張繡軍中,張繡對他執後輩禮。張繡準備反叛曹操,賈詡就幫他設計。據《三國誌·張繡傳》裴鬆之注引《吳書》,當時張繡采納賈詡的計策,對曹操說部隊要移動一下,又說軍車少,載重多,請求允許讓軍士們把鎧甲都穿在身上,武器都拿在手中。曹操沒有懷疑,照準。結果張繡的部隊路過曹營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打得曹操措手不及,落荒而逃。
麵對這次慘敗,曹操並未諉過於人,更沒有追究主張接受張繡投降的人,而是自己承擔了責任。據《三國誌·武帝紀》,曹操對諸將說,我已經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我下回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誤(諸卿觀之,自今已後不複敗矣)。當然,曹操的檢討,並不到位。他說他這次失敗的原因,是忘了讓張繡交出老婆孩子做人質(失不便取其質)。這仍然是給自己打圓場。但是,能夠不賴別人怪自己,就有進步的可能。漢獻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冬十一月,曹操再次南征張繡,果然大獲全勝。張繡成了喪家之犬,也南奔逃到穰(音瓤)城(今河南省鄧州市)去了。
不過,一個人要成熟,也沒有那麼快。漢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曹操第三次南征張繡,就出師不利,又差點栽了個大跟頭。這次南征,許多人是反對的。據《三國誌·荀攸傳》,時任軍師(參謀)的荀攸就對他說,現在張繡和劉表雖然在賈詡的撮合下結成了聯盟,但這兩個人是同床異夢的。張繡要靠劉表供應糧草,劉表又不能供,他們遲早要分道揚鑣。不如等一等,他們就不戰自敗(不如緩軍以待之,可誘而致也)。如果逼急了,劉表一定會來救援。可惜曹操不聽,結果困於穰城,劉表也果然出兵,曹操隻好撤退。
曹操一撤退,張繡就高興了,立馬派兵去追。賈詡說,追不得,追則必敗。張繡哪裏肯聽?結果大敗而歸。賈詡說,現在可以追了。趕快去,必勝無疑。張繡聽得目瞪口呆,說剛才不聽先生的話,才落得這麼個敗局。現在敗都敗了,還追什麼追?賈詡說,情況變了,你追就是。快去!張繡將信將疑,收拾殘兵敗將,又追了過去,果然大勝。這下子張繡百思不得其解了。張繡說,剛才以精兵追退軍,先生說必敗;現在以敗兵追勝軍,先生又說必勝。每次都像先生預料的那樣,張繡實在想不通。賈詡說,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將軍雖然善於用兵,實話實說,還是不如曹操。曹操既然決定撤退,必定親自斷後。將軍的兵雖然精,但將軍的將既不如曹操,曹操的兵也很精銳,所以將軍必敗。然而,曹操攻打將軍,既無失策,又未盡力,不戰而退,必定是大後方出了問題。他既然打退了將軍的追兵,必定輕車速進,放心趕路,留下斷後的將領軍隊就不是將軍的對手了,所以必勝。這番話,說得張繡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不能不心悅誠服,佩服得五體投地。我讀《三國誌·賈詡傳》這段文字,也不能不拍案叫絕。
賈詡果然料事如神。曹操匆忙撤退,確實是後院起火。據《三國誌·武帝紀》裴鬆之注引《獻帝春秋》,原來曹操接到情報,說袁紹的謀士田豐建議袁紹趁曹操南征之機,突襲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這當然是天大的事,曹操不能不放棄張繡。不過,正如賈詡之所估計,曹操是撤退,不是潰退,而且是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有序撤退,因此在撤退的過程中還是殺了個回馬槍。當時的情況十分危險。後麵有張繡追殺,前麵有劉表攔截,可謂腹背受敵。然而曹操卻胸有成竹。《三國誌·武帝紀》說,當時曹操寫信給留守許縣的荀彧說,別看賊寇追我,害得我隻能日行數裏,但用不了多久,等我走到安眾(今河南省鎮平縣東南),就一定能克敵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