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慶、太和中,王初、王哲,俱中科名。其父仲舒顯於時。二子初宦,不為秘書省官,以家諱故也。既而私相議曰:“若遵典禮避私諱,而吾昆弟不得為中書舍人、中書侍郎、列部尚書。乃相與改諱,隻言仲字可矣。”又為宣武軍掌書記。識者曰:“二子逆天忤神,不永。”未幾相次殞謝。

至德元年,史思明未平,衛州有婦人侯四娘等三人,刺血謁於軍前,願入義營討賊。 王凝之妻謝道韞。王獻之與客談義不勝,道韞遣婢白曰:“請與小郎解圍。”乃施青綾步障自蔽,與客談⊥不能屈。

北齊侍禦史李廣,博覽群書,修史。夜夢一人曰:“我心神也。君役我太苦,辭去。”俄而廣疾卒。

隋文帝未貴時,常舟行江中。夜泊中,夢無左手。及覺,甚惡之。及登岸,詣一草庵。中有一老僧,道極高。具以夢告之。僧起賀曰:“無左手者,獨拳也。當為天子。”後帝興建此庵為吉祥寺。居武昌下三十裏。

貞元中,吳郡進士李赤者,與趙敏之相同遊閩。行及衢之信安,去縣三十裏,宿於館廳。宵分,忽有一婦人入庭中。赤於睡中蹶起下階,與之揖讓。良久即上廳,開篋取紙筆,作一書與其親,雲:“某為郭氏所選為婿。”詞旨重疊,訖,乃封於篋中。複下庭,婦人抽其巾縊之。敏之走出大叫,婦人乃收巾而走。及視其書,如赤夢中所為。明日,又偕行。南次建中驛,白晝又失赤。敏之即遽往廁,見赤坐於床,大怒敏之曰:“方當禮謝,為爾所驚。”浹日至閩,屬寮有與赤遊舊者,設宴飲次,又失赤。敏之疾索於廁,見赤僵仆於地,氣已絕矣。

唐大曆元年,周智光為華州刺史,劫剝行侶,旋欲謀反。遣吏邵進,潛往京,伺朝廷禦伐之意。進歸,告曰:“朝廷無疑公之心。”光怒,以其葉朝廷而紿於己,遽命斬之。既而甚悔,速遣送其首付妻兒。妻即以針紉頸。俄頃複活,以藥傅之。然猶懼智光。使人告光曰:“進本蒲人,今欲歸葬。”光亦賙賻之。既至蒲,浹旬,其瘡平愈。乃改姓他遊。後三十年,崔顒為宋州牧,晨衙,有一人投刺,曰:“敕吏。”顒召見,訊其由。進曰:“明公昔為周智光従事。”因敘其本末。顒乃省悟,與縑帛。揖之而去。

漢夏侯嬰以功封滕公。及死將葬,未及墓,引車馬踣地不前。使人掘之,得一石室。室中有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籲嗟!滕公居此室。”遂改卜焉。

李灌者,不知何許人。性孤靜。常次洪州建昌縣,倚舟於岸。岸有小蓬室,下有一病波斯。灌憫其將盡,以湯粥給之。數日而卒。臨絕,指所臥黑氈曰:“中有一珠,可徑寸。”將酬其惠。及死,氈有微光溢耀。灌取視得珠。買棺葬之,密以珠內胡口中,植木誌墓。其後十年,複過舊邑。時楊憑為觀察使,有外國符牒,以胡人死於建昌逆旅,其粥食之家,皆被梏訊經年。灌因問其罪,囚具言本末。灌告縣寮,偕往郭墦伐樹,樹已合拱矣。發棺視死胡,貌如生,乃於口中探得一珠還之。其夕,棹舟而去,不知所往。

唐長慶、太和中,王初、王哲,俱中科名。其父仲舒顯於時。二子初宦,不為秘書省官,以家諱故也。既而私相議曰:“若遵典禮避私諱,而吾昆弟不得為中書舍人、中書侍郎、列部尚書。乃相與改諱,隻言仲字可矣。”又為宣武軍掌書記。識者曰:“二子逆天忤神,不永。”未幾相次殞謝。

至德元年,史思明未平,衛州有婦人侯四娘等三人,刺血謁於軍前,願入義營討賊。 王凝之妻謝道韞。王獻之與客談義不勝,道韞遣婢白曰:“請與小郎解圍。”乃施青綾步障自蔽,與客談⊥不能屈。

北齊侍禦史李廣,博覽群書,修史。夜夢一人曰:“我心神也。君役我太苦,辭去。”俄而廣疾卒。

隋文帝未貴時,常舟行江中。夜泊中,夢無左手。及覺,甚惡之。及登岸,詣一草庵。中有一老僧,道極高。具以夢告之。僧起賀曰:“無左手者,獨拳也。當為天子。”後帝興建此庵為吉祥寺。居武昌下三十裏。

貞元中,吳郡進士李赤者,與趙敏之相同遊閩。行及衢之信安,去縣三十裏,宿於館廳。宵分,忽有一婦人入庭中。赤於睡中蹶起下階,與之揖讓。良久即上廳,開篋取紙筆,作一書與其親,雲:“某為郭氏所選為婿。”詞旨重疊,訖,乃封於篋中。複下庭,婦人抽其巾縊之。敏之走出大叫,婦人乃收巾而走。及視其書,如赤夢中所為。明日,又偕行。南次建中驛,白晝又失赤。敏之即遽往廁,見赤坐於床,大怒敏之曰:“方當禮謝,為爾所驚。”浹日至閩,屬寮有與赤遊舊者,設宴飲次,又失赤。敏之疾索於廁,見赤僵仆於地,氣已絕矣。

唐大曆元年,周智光為華州刺史,劫剝行侶,旋欲謀反。遣吏邵進,潛往京,伺朝廷禦伐之意。進歸,告曰:“朝廷無疑公之心。”光怒,以其葉朝廷而紿於己,遽命斬之。既而甚悔,速遣送其首付妻兒。妻即以針紉頸。俄頃複活,以藥傅之。然猶懼智光。使人告光曰:“進本蒲人,今欲歸葬。”光亦賙賻之。既至蒲,浹旬,其瘡平愈。乃改姓他遊。後三十年,崔顒為宋州牧,晨衙,有一人投刺,曰:“敕吏。”顒召見,訊其由。進曰:“明公昔為周智光従事。”因敘其本末。顒乃省悟,與縑帛。揖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