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即便是這樣了,耶律莫還是沒法還蕭齊一個清白,因為由於趙靈兒使得離間計使得蕭齊在事情真相被查明之前就已經在整個遼國成為公敵了。
所以這個時候即便知道了整個事情的真相,耶律莫還是隻能任由蕭齊成為了宋朝的臣子。
“不管你的事,現在他與你是各為其主,他要在宋獲得地位和財富的話必然就得盡心盡力。”對於這件事情韓德讓還是比較能夠看得看的,既然蕭齊的出走是由於自己這裏犯下錯誤造成的,那麼這報應便得自己來承受了。
“那麼恩師,現在對於宋的這支吊唁隊伍我們該怎麼辦?”
韓德讓搖了搖頭:“現在不是我們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對於宋的這支隊伍該怎麼辦現在得皇上說了算。別忘了皇上已經正式親政了。”
這時耶律莫才反應過來,由於蕭太後的去世,這位已經年近四十的皇帝終於能夠親政了。
“那麼隻能寄希望與陛下能夠看穿宋朝派這支隊伍前來到底是吊唁還是做別的事了。”
這位遼國皇帝能看穿宋的yīn謀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在他的心中他與蕭太後一派的矛盾是很隱秘的。
在整個遼國上下除了極個別的高層以外其他人根本都無法察覺到這樣隱秘的矛盾,因為在蕭太後去世之前,遼聖宗耶律隆緒表現的實在是太乖了。
換做任何一個皇帝,在到底親政年紀以後遲遲不能親政的話早就做出一些能夠幫助自己早rì掌握權力的舉動了。
但是耶律隆緒沒有,他硬生生的忍了二十幾年,最後是靠著把蕭太後熬死才終於掌握了搶回自己權力的主動權。
所以在外人看來這二人之間應該不存在任何的矛盾,但是韓德讓知道這種矛盾其實已經有些不可調和了,蕭太後是在太過於強勢了,她憑借自己自身超絕的能力以及破例將這矛盾壓製的無法爆發。
不過在韓德讓看來,這種壓製其實是有些太過了,甚至是有些不顧身後,以韓德讓對蕭太後的了解,她有些想在她有生之年便將整個遼國打造成一個能夠延續萬世的超級帝國。
這種野心使得蕭綽一直將權力緊緊的握在自己手上,在自己的孩子早已成年的情況下,仍然沒有將權力歸還。
這樣一種強權固然將自己的理念很好的在遼國上下關注了進去,但是也給她親密的戰友韓德讓留下了巨大的禍患。
這禍患便是當蕭太後去世以後,遼聖宗真正的親政之時,他開始了自己計劃。由於親政時間實在是太晚了,遼聖宗必須在短時間內為這個國家打上自己的印記。
而這麼做的最簡單的方式便是現將蕭太後所留下的人給清洗掉是最快的,於是在遼聖宗親政了以後,當初一些屬於蕭太後一脈的人之中那些邊緣人物首先便成為了遼聖宗的動刀對象,找了個茬被清除出了遼國朝廷。
然後遼聖宗又提拔了一批有能力的,但是以前與蕭太後有些罅隙得不到重用的人重新進入了朝廷,充斥到那些空出來了的崗位。
遼聖宗的這一係列舉動當然沒有逃過韓德讓的眼睛,但是韓德讓對此並沒有任何的表示,因為他知道這些事情的發生都是在為蕭綽生前的壓製在還債。
好在皇帝雖然在清理蕭太後一脈的人,但是主要的政策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這也讓韓德讓就此放下心來,任由皇帝進行換血。
但是現在事情發生變數了,由於宋朝吊唁隊伍的到來,必然要將已經開始消退的蕭太後的影響力再度拉到最高點。
因為一個一直以來的敵國為了這麼一個人居然派出隊伍前來吊唁的話,那便證明了這個人到底有多麼的偉大,這樣偉大的一個人其影響力必然在其死後也不應該有絲毫的減弱。
這樣一來皇帝對於蕭太後一派之人在換血的時候便會遭受到更多的抵製,因為這樣一個偉人是不應該犯錯的,既然她不應該犯錯那麼她的用人必然也就是正確的,這樣一推導的話,皇帝便沒有理由換這些正確的人了。
這樣一來,好容易親政了的皇帝必然便會再次回到蕭太後的yīn影之下,這是皇帝所不願意的。
正是看到了這些以後,韓德讓與耶律莫才十分的擔心,不知道皇帝到底能不能看得出宋朝其次遣使前來背後蘊藏的yīn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