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皇帝的隱忍並沒有換來他想要的回報,當耶律休哥已經耶律斜軫去世以後,兩方勢力有一方因為代表人物的消失,而坍塌了的時候,皇帝仍然沒有出頭得以親政。
因為耶律莫在這二人去世以後順利的接手了他們二人所代表的軍中勢力。再加上他韓府的出身,使得在事實上這兩派統一了。
二虎爭鋒變成了一家獨大使得皇帝更加沒有出頭之rì,親政的rì子也就開始一天一天的往後拖了起來。皇帝的不滿也rì益劇增。
正因為遼國政壇是一種這樣的情況,趙惟吉與寇準判斷在蕭太後去世之後,遼國政壇必然將有一個天大的變化。
畢竟現在再也沒人能夠阻止皇帝親政了,即便韓德讓任然健在,耶律莫如rì中天,但是外人是沒有辦法不讓皇帝親政的。
在趙惟吉與寇準看來,遼國皇帝一旦要親政,必然要拿回屬於他應有的那份權利,不過這份權利對於還在對遼國進行改革的韓德讓來說不是能夠輕易就交出去的。
既然如此,趙惟吉便希望能夠利用遼國皇帝與權臣的這一矛盾,接著蕭太後去世的這一時機,將他們的矛盾擴大化一下。
王曾並不是本人,當他看到了劉讓的這本奏折以後,他自然能夠猜到皇帝與首輔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了。
如果奏折上的記述沒有錯的話,此刻派遣一支師團前去遼國吊唁的話,確實有可能將遼國皇帝與韓德讓的矛盾有所激化。
“王卿現在還反對派遣師團嗎?”看到王曾已經讀完了這本奏折以後,趙惟吉這樣問道。
聽到皇帝的問話後,王曾將奏折合上,然後分別向皇帝與寇準行了一個作揖禮後說道:“微臣目光短淺,險些誤了陛下大事,求陛下賜罪。”
“王卿不必如此,不知者無罪。不過從這裏我們也應該看到,大宋以前在對遼的過程中總是吃虧,與我們對於契丹內部的了解還不夠有著直接的關係啊。
行了,我們還是回到派遣師團吊唁這件事情上來吧,大家說說看,到底誰比較合適帶團去吊唁,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趙惟吉話音才剛落,寇準便站了出來,因為寇準早已在心中有了一個合適的人選了。
“臣推薦戶部侍郎江魚江大人。”
在趙惟吉登基了以後,他原本的那些幕僚們自然而然也就進入到了朝廷之中了,他們被按照自己擅長的領域分到了具體的部門。
不過有一人是例外的,那人便是江魚。江魚在進入了朝廷以後被安排到了戶部,雖然對於戶部這一塊江魚做的還不錯,但是趙惟吉以及其他的核心大臣們都知道讓江魚在戶部做事有些屈才了。
以他的才能應該能做到班都護班超所做到的那些事情,那就是通過外交的途徑為大宋建功立業。
之所以沒讓他進入禮部往這方麵發展,也是因為大宋這些年在對外關係的處理上基本上沒什麼需要有作為的地方。
大宋附近的近鄰,大理基本上就不出聲。吐蕃多年都沒有聯係了。黨項被大宋視為內部叛亂。而契丹則與大宋打來打去基本上沒有什麼使節的往還。至於其他比如高麗,渤海等小國,由於他們離遼國更近,所以也基本與大宋斷絕聯係了。
正是這樣一種尷尬的領邦關係,使得江魚的才華根本得不到施展,隻能將他安排到戶部暫時發揮一下他的其他作用。
此時既然終於有了這樣一個機會了,那麼寇準自然第一個便想到了江魚。因為寇準知道,如果遼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的話,有可能大宋便能乘著遼國的內亂重新與渤海,高麗等國建立聯係。
這樣一來的話,以後需要江魚的地方便將變得越來越多。
對於寇準的這一提議,趙惟吉也十分的滿意,趙惟吉之所以在大宋與周圍領邦的關係非常尷尬的情況下,仍然讓禮部保有著外交的作用,就是因為趙惟吉知道這種尷尬的情況遲早會改變的。
而從後世而來的趙惟吉對於外交到底有多重要他的心裏是非常清楚的。
既然皇帝與首輔都青睞江魚,那麼其他的人便也不再提出別的人選了,他們心裏也清楚,其實也找不到比江魚更合適的人了。
就這樣,江魚便成為了大宋立國以來,第一支大規模正式出訪遼國的隊伍的首領了,趙惟吉為他準備了一隻規模超過百人的出訪團隊。
這支隊伍將把遼國攪得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