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機會總是會垂青又準備的人。劉讓在西京做留守的時候,政績倒也一般,但是他將這群一直被契丹人所統治的漢人無論大族還是小民的心態生存環境以及利益訴求都給研究透了。
正因如此,才會當楊延昭找到他以後,他才能快速拿出辦法來解決燕雲漢人的不歸心問題。
也正是憑借的這一辦法,他被趙惟吉相中了,在楊延昭繼續帶兵收複燕雲的同時他也被趙惟吉給招到了京城。
當劉讓被招到內閣以後,趙惟吉立馬將整個內閣都集合在了一起,畢竟現在整個國家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關於燕雲的接收問題。
戰爭隻是政治的延續,打下燕雲隻是第一步,要如何才能把燕雲給治理好了才是接下來朝廷將要麵對的頭等難題。畢竟那裏已經遠離中原的統治超過百年了。
劉讓來了?大家也都齊了吧,那麼我們是該說說燕雲的問題了。當將要參與討論燕雲問題的人都來齊以後,趙惟吉便開始主持起了整個的討論。
趙惟吉開了一個頭以後,寇準便將話頭給接了過去,畢竟之前對於燕雲漢人的政策全是寇準在主導著,所以現在由他接過討論也是合情合理的。
劉大人也應該看到楊將軍遞回來的奏折了吧,現在燕雲該如何著手治理,你說說你的看法吧。
對於寇準的問話,劉讓早已有了準備,他清了清嗓子,然後說道:咱們之前對於燕雲的政策基本上應該算是奏效了。現在繼續延續這個政策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對於劉讓的這個說法,閣臣們基本上都同意的點了點頭。眼見其他閣臣沒有人提反對的意見,於是劉讓便接著往下繼續說道:現在問題的關鍵便是當我們將整個燕雲都收回來了以後,燕雲北部大量聚集的契丹人該怎麼辦?畢竟越往北,契丹人所占的比例便越大,一旦到了新的宋遼邊境以後,契丹人所占的比例有可能會比漢人還大,這部分人要是不處理好了的話,將來會是個巨大的麻煩。
劉讓的話讓整個內閣都陷入了成思,這些邊境上的契丹人的確是個大問題。首先要大宋放棄這些人口,說實在話內閣有些不甘心。
畢竟現在隨著中原開始了一定的初級工業化以後,勞動力是極其的缺乏的,放棄現成的勞動力實在是太虧了。
但是如果不打算放棄這些人的話,該怎麼讓這些契丹人安心的在大宋境內生活將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眼看著閣臣們都不說話了,劉讓有些欲言又止,對於這個問題他其實早已有了一個想法,但是不知道在這裏提是否合適。
看到了劉讓的欲言又止以後,趙惟吉命他大膽的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有了趙惟吉的命了以後,劉讓便壯著膽子說出了他的想法:其實我們可以仿效遼國的製度。
當劉讓剛說到遼國的製度這幾個字的時候,有幾個閣臣便皺起了眉頭,想來他們對於居然要模仿遼國這種蠻夷帶有相當的抵觸。
劉讓自然也看到了那幾個閣臣的反應,這就是他之前欲言又止的原因,因為他早已預料到了會有這樣的反應。
不過他並沒有停下對於自己想法的講述,因為在那幾個閣臣皺眉的同時,趙惟吉也給了劉讓一個堅定的眼神,正是這個眼神的鼓勵,使得劉讓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我們可以仿效遼國那種設立南北官的製度,在遼國的朝廷裏有兩套官製體係,分別被稱為南麵官和北麵官。
南麵官一般由漢人所擔任,他們也隻要是治理漢人居住地,別如說燕雲。整個燕雲十六州的官員基本上都屬於南麵官,我當初在遼國所擔任的西京留守也是南麵官之一。
而相對的,北麵官則是主要由契丹人所擔任,他們主要治理的也是契丹人的居住地。處燕雲等漢人居多的州縣以外其他的遼國地方官基本上都屬於北麵官。
在這種官製下,遼國的契丹人與漢人被分開治理,避免了大量的民族衝突。
而我想我們也可以引進這種製度,招募願意為大宋效力的契丹人統治那些主要是契丹人聚集的地方,這樣一來應該能向遼國一樣做到契丹人與漢人相對來說能夠和睦相處,不生事端。
當劉讓將這番話說完以後,趙惟吉在閣臣們都還在消化劉讓的這番話的時候,立馬反應了過來,這東西不就是一國兩製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