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安寺位於文水縣城西北處,與文水縣衙同處一條街道上,隻不過,前者在西城,後者在東城。
梵安寺總體上分為兩部分,北院和南院,其中以南院為主,大雄寶殿,羅漢堂,鍾樓等寺院主體建築都位於南院。兩院被一道磚瓦牆隔開,牆高一丈四尺左右,兩院通過一扇月亮門連通。
梵安塔則靠北一點,和僧寮一樣,當然還有富貴人家供奉祖先的佛堂,位於北院。從正門入梵安寺,要想至梵安塔處,必然經過南院。除去正門之外,進出南院的還有位於東側的一個東偏門,可供僧眾私下出行。
狄光嗣一邊看圖,一邊向覺衍老和尚提問,老和尚也很爽快,問一答十,狄光嗣隻用了一時三刻,就摸清了梵安寺的大致情況。
狄光嗣盯著梵安寺設計概圖一直看,一直看,突然,他開口問說。
“大和尚,可有人能直接翻過圍牆,繞開南院,直達北院?”
老和尚覺衍搖頭說:“依老僧看來,公子所說此種情形,發生的機率不大。”
覺衍直接給出了解答,這讓狄光嗣大惑不解,老和尚為什麼這麼肯定呢?
“為什麼?”
狄光嗣直接問出了心中疑惑。
“公子或許不知,姑且先不說梵安寺周圍院牆本身很高,常人不易翻越。單說,北院圍牆外側空間狹小,行途不便,根本不利於大部隊展開騰挪。更不要說,武惟良本身占著極大的優勢,他隻會大搖大擺地從正門進入,連東偏門都不屑走,更遑論翻越北院院牆了!”
覺衍從可行性,可能性,以及武惟良的性格三方麵分析,都認為武惟良會舍近求遠,狄光嗣覺得很有道理。
“那好,事不宜遲,有勞大和尚吩咐寺僧,關閉南院的正門和東偏門,以據武惟良。”
狄光嗣對覺衍大和尚說,覺衍會意,便下塔安排去。
雖然狄光嗣傷口依舊很疼,但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他也就顧不得發晃打顫,酸軟無力的雙腿,直接開始穿戴王勃備下的一套新襴袍。
來到這裏,已經過去幾個月了,狄光嗣勉強能夠自己穿戴完整了。
狄光嗣稍沒注意,李弘突然站起,對狄光嗣說:“都是因為我,才使你陷入如此境地!你放心,真到萬不得以時,我會主動坦承身份的,不會再牽累於你。”
狄光嗣綁好腰帶,說:“別,千萬別!你真要如此,我也無法阻攔。但恐怕你此舉毫無益處。你說你是太子,誰會信?現在除了幾個知道內情的,整個文水沒有不把我當成太子李弘的,你縱有千張嘴,萬排牙,也無法使他人信服啊!
所以,你還是安穩點,不要給我搗亂了。”
“你——我——”
李弘被狄光嗣噎得無話可說,狄光嗣穿戴齊整,把已經碎屏,無法使用的智能手機揣起後,就叫上王勃一起出門下塔。
下塔的過程中,日光透過梯子旁的小窗口照進塔內,此時,狄光嗣方才發現,麟德二年的正月初一,是一個大大的晴天,盡管空氣依舊清冷。
下了塔,狄光嗣,王勃二人就開始瞎轉了,一會轉到北院院牆牆根下,一會轉到佛堂,一會經過之前遇襲的假山······
剛經過月亮門,回到北院,狄光嗣對王勃說:“子安,你到南院去,時刻注意情勢的變化,一有風吹草動,就回塔,不要多做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