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神秘總院(1 / 2)

二十年後,易曆二百三十六年三月初三巳時,終南山。

通往易家的山穀裏,來了三個人,兩老一少。這兩老,一個是趙方,一個是韓勝,一少則是韓勝的兒子韓勇。

韓勝當年為了讓豫諸認為趙良抱的就是小公子豫炎,拚死抵抗,身負重傷倒在了河岸上。豫諸意在小公子,並沒有確認他是否死亡,便帶人匆忙趕回鄭城。

重傷的第二天韓勝被一船夫救起,偷偷帶回家養傷。等傷好後他派人去找趙良,得知趙良已經跳井自殺,趙方亦不知所蹤。無奈之下他偷偷來到雍國,投奔雍國公子雍籍門下,並改了姓名。一邊從軍打仗,一邊尋找趙方下落,終於在一個月前遇到了趙方。

趙方與韓冰隱居在終南大山,兩人結為夫妻後,生有一女,隨後和小公子一起被送到了易家。在偶然中,趙方得知有人花重金在打聽韓冰的下落,才順藤摸瓜找到了韓勝,這才知曉他居然沒死。

一晃就是二十年,韓勝報仇心切不願再等,遂拉著趙方迫不及待地來尋小公子下山複仇。

趙方這麼多年其實也在尋找機會,隻是豫國這麼多年外無戰事,內無動蕩,並沒有可乘之機。不僅如此,自洛城侯篡位後,豫國以割讓土地的方式同時與北麵的冀國和南麵的荊國結盟,有這兩個大國的支持,更是讓他無從下手。

眼看兩人都已雙鬢發白,趙方最終被韓勝說服,同意讓他去見小公子。隻是告訴他,能否下山複仇,尚需道子定奪。

三人行色匆匆,一路上並無太多言語,很快便來到了易家總院的第一道關卡。

易家的第一道關卡建在一條狹窄的山穀中,兩側絕壁高聳入雲。這關卡類似一個小箭樓,寬約一丈,高兩丈有餘,厚六尺有六,全部由石頭砌成。外牆用山漆包裹,光滑無比,想翻牆而過絕無可能。一扇巨大的鐵門嵌入門洞,擋住了唯一的去路,若此門不開,任誰也無法通過。

“來者何人?”關樓上有人問道。

“在下道子故人趙方,有要事求見道子。”

“可有信物?”

趙方掏出一塊銀牌,“此乃易家銀牌,請易子過目。”

易家的弟子,統稱為易子。

一方形木籃順著外牆緩緩落下,趙方將銀牌放入其中,木籃升至關樓。

守關的易子拿起銀牌細細觀看,確認無誤後,將銀牌放入木籃放下。

趙方取出銀牌,木籃複升入關樓。片刻之後,隻聽轟隆隆一陣響聲,巨大的鐵門緩緩升起。

“客人請!”

“多謝易子。”

趙方帶著兩人穿過關卡,迅疾,鐵門又緩緩落下。

“爹,這關卡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說話的是韓勇,為韓勝的雍國妻子所生。十九歲的年齡,依然身高八尺有餘,濃眉大眼,闊麵重頤,雙臂孔武有力,一看就是精通武藝的行家裏手。一身精幹的裝束,威風凜凜之勢,頗有其父年少時的風采。

“那是自然,易家豈是誰都能進?為父也是第一次來。”

“勇兒,這才是第一道關卡,後麵還有兩道呢。”

“姑父,你也是易家弟子嗎?怎麼會有易家信物?”

“你姑父哪有這個能耐,是你姑爺,他老人家原是易家弟子。”

“那姑爺何在?”

趙方歎了一口氣,“唉,你姑爺他為國捐軀......早不在了。”

韓勝等了一眼韓勇,訓斥道:“勇兒,就你話多。”

韓勇知道說錯了話,趕忙低下頭小聲說道:“孩兒知錯了。”

三個人繼續沿著山路往前走,走了大約兩裏路,向右要過一個峽穀。這峽穀寬約十丈,深逾百丈,兩邊用一吊橋連接。在他們走到峽穀邊時,吊橋緩緩落下。再看這吊橋,寬不過五尺,橋麵用木板釘在一起,固定在鎖鏈上。兩邊同樣是用鎖鏈做的護欄,約三尺多高。

行走在這樣一個搖搖晃晃的吊橋上,腳下就是百丈深淵,任誰都不免膽戰心驚。

三人戰戰兢兢地過了吊橋,雖然都是武藝加身,但無不驚出一身冷汗。剛走沒幾步,吊橋便又轟隆隆地被吊起,幾個人回頭望去不免一陣唏噓。

過了橋,沿著右邊的山路又走了三裏路,終於到了易家總院了。

易家總院位於盡頭不遠處,是一個巨大的山穀,周圍山體合圍而成。這山穀四麵環山,隻在朝北的方向留下了一個寬約十丈的豁口,豁口兩側的山壁上鑲嵌的幾個大字。右側是“天人合一”,左側是“道法自然”。字的下方各有一條溪流經過,千轉百回最終彙入到山下的河穀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