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加勒比海島(2 / 2)

這條路段,到處都是海平麵跟原始大森林,危險重重。

雖然阿拉伯半島地下隱藏的金礦很多,但是詹姆士為了我們大家的安全著想,還是決定放棄這個地方,把飛船途徑的路線改為從東南半島到加勒比海島。

因為詹姆士了解到,東南半島距離加勒比海島隻有五百公裏的路程,不僅比阿拉伯半島近,而且東南半島直達加勒比海島,一路都是沙漠地帶,荒無人煙,想必在這段路程中,我們的飛船是不會遇到危險的。

為了紀念這一天,是我第二次進入史前世界,我把這天的時間寫在了我的筆記本上麵,我是於公元2018年6月11日早晨出發的。

對於此行,我知道前途未卜,生死難料,但為了發財,我還是繼續踏上了前往史前世界的征程。

第二次跟隨詹姆士乘坐飛船來到史前白堊紀晚期的東南半島,跟三個月之前一樣,船長駕駛飛船根據詹姆士規劃好的路線,從東南半島開始出發,不到幾個小時的時間,我們的飛船便來到了加勒比海島。

相對而言,加勒比海島要比阿拉伯半島的麵積更小,而且加勒比海島地處於太平洋海域的邊緣地帶,這裏在白堊紀晚期,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曾是活火山高發區。

這片海島麵積不大,僅僅隻有方圓五百裏。

但是這片海島是沙漠地帶,樹林極為稀少,更別說有原始的森林。

當我乘坐飛船跟隨詹姆士抵達加勒比海島上空,這片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的加勒比海島的全景呈現在我的眼前。

加勒比海島跟阿拉伯半島不同的是,在加勒比海島上,我很少看見有史前生物在這片海島上棲息,就算我借著望遠鏡去俯視這片海島,想目睹這片海島的風采。

看看這片加勒比海島在六千五百萬年前,到底是什麼樣的,會不會真的如同史書上所言,在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這片加勒比海島在遠古大震蕩時期,分裂在太平洋沿海岸一帶,到處都充滿生機。

然而,讓我倍感意外的是,這片海島上根本沒有什麼史前生物棲息,整片海島幾乎都是沙漠,沙子,連樹林都很少,偶爾沙漠地帶的周圍,隻出現了一些小型的爬行類生物,比如我遠觀看到的隻有類似於爬行的蜥蜴,長著四腳的古生物。

整片海島超過五分之四的麵積,都是沙漠地帶。這些棲息在沙漠地帶的古生物,也許可能受到這裏天氣環境因素,所以長得不是很龐大。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六千五百萬年前,是白堊紀晚期,繼侏羅紀過後,新生的一個時代。

因為加勒比海島地處於太平洋沿海岸一帶,這裏氧氣稀薄,不利於古生物的生長,於是這才導致了這片海島上的古生物,長得都偏小,要比南方,北方海島上的古生物顯得略色不少。